學校文化是指在一個學校內,由學校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制度契約等構成的價值觀體系。它是全校師生的精神家園,決定著學校的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從學校管理程序、流程以及便于操作考慮,可把學校文化分為1.學校觀念文化、2.學校制度文化、3.學校行為文化、4.學校環境文化等四個層面。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會說話”的文化墻,打造校園新風尚。學校文化墻內容豐富,設計造型個性獨特,圖案鮮艷活潑,涵蓋了國學、勵志格言、學校介紹、辦學理念、優秀學子、教師風采等內容。學校內濃郁的文化氣息讓朗朗書聲遠離了圍墻外的喧鬧。走在校園中,能看到名人名言催人奮進;校園黑板報、走廊的墻壁、過道的兩旁、食堂的墻壁、寢室內外,彰顯出“仁孝文化 和諧教育 ”。
廣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生活存在方式的集合。主要包括學校的學生、教師和領導,使在精神財富、物質追求以及處事 方式上具有一定的鮮明特性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校園改造、硬件設施等,成果文化——學術水平、科研成果、學科設置等,精神文化——價值體系 、教育觀念、精神氛圍等,規范文化——學校制度、校風校紀、道德紀律等。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由院系或學生組織的除教學之外的有關文學、藝術、體 育、社會實踐等文化活動以及文化環境等。校園文化是校園的靈魂所在,同時也是整個校園對外形象代表的重要體現,文化建設的作用不亞于校園戰略發展方向的確定,只有完善健全校園文化,方 能將校園戰略發展、校園快速發展拉入高速進程發展階段,確保整個教學系統有條不紊的實施與前進。
學校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時間性、群體性的行為規律,如大禮堂、食堂等人流較多的地方,綠地應多設捷徑,園路也適當寬些空間的組織與劃分應依據不同層次需要,組織不同活動空間各種設施設置、材料的選擇、景觀的創造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心理需求。從整體上確立學校校園景觀的特色是設計的基礎。這種特色來自于對學校校園所處的氣候、環境、地理、自然條件、歷史、文化、藝術的尊重與發掘。所謂特色,就是指學校校園總體景觀的內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隨意斷想與臆造的,而是對學校校園生活功能、規律的綜合分析,對人文、歷史與自然條件的系統研究,對現代生產技術的科學把握,進而提煉、升華創造出來的一種與學校校園活動緊密交融的景觀特征。
改變精神文化建設單一的路徑。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除了開展一些能真正滿足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體活動外,還應著力在課堂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科學的教學方式,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關注和豐富學生的體驗。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首先要關注并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精神上的美好、體驗上的豐富,還有賴于不同生命主體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教師應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與學生對話、交流,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給學生更多的理解,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表達心聲的機會。
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要抓好校風建設首先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包括工作作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職工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勤政廉政、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和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致、開拓進取的教風,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我們必須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著眼于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校園文化建設必然以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指導方針,從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對教師素質要求中加以體現,引導師生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教師的事業發展和師德培養以及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智力支撐和精神保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奠定堅實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基礎。
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不僅彰顯著一個學校發展的理念,更彰顯著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園文化特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學校標識文化的多種表達。不少學校有校風、教風、學風、校歌、校訓,這是常見彰顯學校文化特色與個性的方式,但不局限于此,學校的標識文化還可以有多樣化的表達,如,學校宣言、校歌、校詩、校故事、校圖騰、校吉祥物,校形象大使,校樹、校花等等。對校園文化進行股份制改造。讓校長、教師、學生都入股校園文化,成為股東。也就是說:讓全校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例如:校長要辦什么樣的理想學校,先讓師生為學校畫像;要強調哪些校園文化學生最有感覺,就讓學生評選;要讓學生理解校園文化,就讓學生導游講解。創意校園文化的課程景觀。放大校園文化的使用價值,打造校園教科書。從自然景觀——文化景觀——課程景觀。某校一個天文實驗室,屋頂是璀燦星空,金、木、水、火、土等星球,只要用遙控器指住某個星球,立即就播出一段有關這個星球的天文知識介紹。再如,一個學校的水池底部,鋪設有世界地圖的磁磚,這就為學生“觸摸世界”帶來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