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在大學廣大師生員工中通行的規范準則、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體系,是大學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重要標識。它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行為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物質文化也叫做外顯文化,它是以某種文字符號為載體,將大學精神顯現于校園的各種標記物之中,如 :以標志化的外化形態表達辦學理念和精神的校牌、;铡⑿7⑿8、?蟆淮、板報、雕塑、學校建筑、教學科研設備設施等。校園制度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一切文化活動的準則。它包括與大學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學校管理體制及其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特定的行為規范等。校園制度文化從根本上決定著大學的正常運行和創新發展。
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結合可以在理念上的融合,如近代史上革命先烈的長征精神,這是我們都要學習繼承的優秀品質;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結合在建筑上融合,如借助傳統中式建筑風格結合現代建筑材質構造,展示出古風古典的園林建筑氛圍;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結合可以在設計上融合,如可以提煉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內涵符號結合成新的標志符號;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可以在課程上融合,如詩詞鑒賞琴棋書畫學習陶冶情操等。
但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嚴格卻是學校教育目標實現和校園文化開展的有力保障;管理科學、民主,則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和校園文化蓬勃健康發展的推動力。學校應調整管理方式,強化目標管理體系。學院領導要改進作風,提高水平,發揚民主,善于溝通。協調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工作目標的設立和管理工作,合理授權,給員工創造自由完成目標的條件,使目標工作切實可行;細化工作崗位,充分考慮管理細節,制訂量化指標,全面目標管理;加強管理調控,使學校各項工作、各部門、各崗位、各級各類人員的工作過程,都處于目標計劃管理的指導之下,更進一步改善員工工作表現。
校園墻面文化,包括學校架空層大廳、走廊等公共區域的墻面,也包括建筑外墻。多樣的校園文化墻展現了一所學校的個性特色,承載著不同的文化語意。校園文化墻的設計,除了學校理念文化字的彰顯,還可以有哪些形式呢?在聯想空間設計師的手中,它可以有無限的表述方式:可以是特色文化的展示,在墻面中融入當地的文化資源、人文底蘊、生態風光等;可以加入色彩斑斕的裝飾;甚至可以與學生產生互動交流,真正實現墻面“開口說話”。
學校文化既需要建設,更需要規劃和沉淀。學校文化,根本上是學校中人的文化,學校文化建設的兩個著眼點是學生文化和教師文化。首先,學校領導者必須要有規劃意識、反思意識、改革意識。要有在學校土壤里自主建構生長起來的并逐步清晰的學校教育哲學,努力在學校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研究與創新、交流與合作的學校文化特征。其次,克服“粗放型發展”的局限性,關注學校教育活動、學校建設、學校管理和學校生活的要素和細節,切實提升學校的原創性和生成性,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就體現在它深刻的、豐富的、獨特的戰略個性。而要建立起這種戰略個性,最首要的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招魂”,就是確立鮮明而校本化的核心理念。只要我們真正確立了科學的核心理念,并把它作為貫穿學校所有辦學思想的紅線,再加上行為系統的完全跟進,加上物質形態的完美展現,使辦學的理念、行為和環境建設形成由核心理念統領的“價值鏈”,一個完整的、環環相扣的“價值鏈”,那么學校文化就必定具備鮮明的戰略個性,從而使學校文化力大大提升,使辦學的綜合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可以這么說,核心理念的確立,是整個學校文化戰略策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
大學校園的基本特征是“校園趨向城市化,校園建筑趨向一體化,校園功能趨于綜合化氣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校園模式開始由封閉型向分散、開放型轉變。這表現為:學科建設不斷分化、綜合,學科教學用房不便交流向有機開放型轉變:許多高校形成了校園社區化的格局,校園空間內外開放;科界線被打破,交叉融合發展。校園基本特征的上述轉變,要求在規劃理念上,應該由傳統的機械功能分區轉變為以人為本的區域互動。傳統教育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為中心,與之對應的建設規劃和設計,則把教室、教學樓和教學區作為重點。而當今的教育即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及其實踐能力為目標,既重視課堂教學,又重視課堂外的教育。顯然,與之對應的建設規劃和設計,就應該同時重視教學空間和非教學空間、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聯系,重視校園、校舍自身與社會不可分割的聯系等。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需要。文化市場蓬勃興起,文化生活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許多內容上宣揚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形式上具有強烈的商業色彩,格調上庸俗低下的社會文化沖擊著我們的校園文化!爸胤州p能”,許多教師把教材內容支解為應付考試的習題,當取完這些“精華”后,體現人文素質內容就當作“糟粕”而棄之一旁,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爸刂禽p德”,嚴重影響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種種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整體育人功能,圍繞正確的育人目標,使學校教育教學整體協調的發展,必能優化學生的人文素質,造就知識豐富,視野開闊,有獨創能力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