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于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是每一個學校都應該努力做的事情。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于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校園文化對于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師生成長發展的環境與內在動力。常常我們見到掛在墻上的“校風、教風、學風”或“校訓”等標語口號。其實,學校的“三風”也好,“校訓”也好,這些精神的東西,本質與外形都是文化的內容。“校風、教風、學風”或“校訓”在一定意義上是學校、教師和學生成長發展的方式,又是一種動力,推動著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因為它既是一種思想、理念的引導,又是一種約束與規范;既是一種追求的目標,又是已經形成的一種群體精神與作風。她是看不見的,她又是無處不在的。看不見的從師生的言行中、生活中體現,看得見的是通過標語、圖片、藝術作品、環境建設等物化的呈現形態,讓師生浸潤、體驗,并在工作與生活中表現和創造。
校園硬環境建設和校園軟環境建設兩個方面,校園文化硬環境建設可以簡單把它理解為外在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校園軟環境建設可以簡單把它理解為內在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當前許多高校對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津津樂道,在物質文化建設上舍得花錢,搞建筑、買設備、修道路、建廣場、栽花植樹,對這些外在的、收效快的形象建設,普遍比較重視;但對內在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比如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執行,管理的加強和完善,師生道德修養、文化水平、知識素養的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教師和學生關系是否和諧等這些隱性的、潛在的精神文化建設積極性不高,重視程度不夠。
校園文化建設設計方案的規劃方案要高起點,學校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人文特征、文化品味、審美取向等因素,開展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統籌協調各方面關系,要分階段具體實施、分步驟進行現代化的硬件設施包括形象墻設計、展廳展館設計、文化墻設計、榮譽室設計等。理解學校文化建設系統包含精神理念、行為規范、視覺設計、環境裝飾、課程文化等五大子文化系統。在學校的發展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讓學校成為師生充滿生命活力的園地,讓學校成為師生充滿幸福的精神家園,讓學校中的每個人都珍愛生命、快樂成長。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組成。所謂校園文化,概括地講就是發生在校園范圍內的一切文化現象的總和。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各級各類學校應該全方位地抓好校園文化建設,以培養和造就合乎社會需要的人才。校園文化的功能導向功能。校園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這一體系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行為的參照系,潛移默化地指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個人行為引導到集體目標上來,因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導向的成功與否,是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是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效應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規定了一種目標模式。
榮辱觀教育。學校利用晨會、板報、主題班會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廣大師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中提高認識,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將教育理念滲透在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以一種無形的方式來傳播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可以在無形中得到教育,具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功能,每一所學校都需要充分發揮出教育作用,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不斷陶冶學生們情操,給學生創建雅韻溫馨的校園環境,讓他們可以在課余時間放松心情放松壓力,激發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在如詩如畫的校園環境中,健康的教育設施,美麗的教室環境...隨處都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被環境教育所影響,觸景生情,因環境而愛上學校學習生活,激發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環境育人作用來規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思想言行,當學生們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的時候就會受到環境影響而進行自我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