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直接影響學校的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為促進教學相長,學校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交流的場地,并在校園環境布置和烘托學術氛圍,如在圖書館、教室、實驗室等場所,櫥窗、網絡、學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和內容;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創造精品學術論壇;要定期舉辦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活動。
學校遵循育人為本的原則,建設高雅別致、豐富多彩的校園墻壁文化。在環境建設中讓墻壁與花草說話,讓師生生活在如詩如畫的書香校園環境中,著力于校園“教育文化長廊”建設,時時處處為廣學校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食糧,激發學生向上、從而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求知欲。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墻壁。校園的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熏陶、引導和感染師生職工情操和素質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現代校園的校園文化建設應適時而變,不斷創新,以充實、改善和提升現代校園精神,使之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學校的育人要求相匹配。蔡元培認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其原則是“展個性,尚自然”。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主張“教育以生活為中心”,而不是以書本為中心,是“為了生活而教育”、“依據生活而教育”,主張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現在看來,這些理念仍十分現代,并正是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的基點與探索的方向。精品是文化發展水平的標志,代表文化繁榮的方向。一次精品活動的影響力,往往超過幾十次甚至幾百次一般性的活動。品位高、精品多,才能贏得師生。當前,校園文化活動的數量不少,但質量不高、品位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廣大師生還不滿足、不滿意,應引起重視。倡導和繁榮校園文化活動,必須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努力創造出更多的適應師生精神生活需求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的、具有強烈吸引力、感染力的、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和參與的優秀形式和內容。"
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既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也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校園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過研究和宣傳科學理論,可以把人們緊緊地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具有引導作用,通過傳授人類文明,可以幫助人們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具有輻射作用,通過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可以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學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氛圍。如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墻壁都會說話。優雅、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堅持以主流文化為主導,重視和發揮非主流文化的積極作用;以主流文化引領多樣化的非主流文化,在弘揚主流文化的前提下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當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以先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主流與方向,繼續唱響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尊重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現實性與合理性,肯定其在繁榮校園文化、促進校園和諧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促進它與主流文化的融合;對非主流文化的消極作用也要敢于批評和指正,特別是對其中容易引發思想困惑、道德失范,與主流價值截然對立的價值主張要及時引導和糾正,促進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但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嚴格卻是學校教育目標實現和校園文化開展的有力保障;管理科學、民主,則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和校園文化蓬勃健康發展的推動力。學校應調整管理方式,強化目標管理體系。學院領導要改進作風,提高水平,發揚民主,善于溝通。協調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工作目標的設立和管理工作,合理授權,給員工創造自由完成目標的條件,使目標工作切實可行;細化工作崗位,充分考慮管理細節,制訂量化指標,全面目標管理;加強管理調控,使學校各項工作、各部門、各崗位、各級各類人員的工作過程,都處于目標計劃管理的指導之下,更進一步改善員工工作表現。
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職業指導工作是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職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途徑。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形式,如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教育部明確規定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工作“要通過文化課和專業課教學、入學和畢業教育、班主任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社會實踐和課外活動等形式,實現職業指導工作的全員化、全程化”。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注重宣傳先進的企業文化以及行業勞模和學校優秀畢業生的事跡”。引入社會上先進的企業文化,使之扎根于校園文化的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