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所謂校風,即學校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校師生認同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它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內在潛力。這種高凝聚力主要表現為: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休戚與共;集體對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個人對集體有很強的認同感。
建立良好的校園制度文化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制定規章制度;二是實施規章制度。制定規章制度朵符合學校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要依據國家和上級領導部門頒發的政策、法令、條例,保證制度的一致性,要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貫徹實施學校制度要做到以下幾點:1、在學習認識基礎上變成行動。2、實施常規管理,保持基本規章制度的相對穩定性。3、制造實施規章制度的條件。4、要加強對學校制度的宣傳,使師生正確理解各項制度的內容,以便得到師生認同并自覺遵守。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創辦特色學校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教育對象是學生他們具有可塑性強、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個性多樣、人生觀還不成熟等特點。在當今開放的社會,面對文化精華與糟粕、先進與低俗、傳統與外來共存,多元文化互相激蕩等社會現象,學生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為此學校教育應力圖營造積極向上、反映學校特色=適應學生需要的校園文化,以引導學生趨利避害,成為存真,吸收人類的優秀文明成果,抵制非理性的庸俗文化的傷害,提高學生的素質。
學校走廊文化墻設計,在設計中從形式到內容上都追求個性時尚的展示,在布局上錯落有致,色彩搭配合理,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視覺需求,在走廊中的知識、文化用語、名言警句,讓學生們讀起來都是一種美的視覺體驗,還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學校重視對文化墻設計,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們健康的心理,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多彩的走廊文化墻設計,還能不斷的增大學生們的交友圈,讓學生們交友范圍更大。
校園文化就像一種粘合劑,可以使師生產生歸屬感,形成一種內在的向心力,即校園精神。精神是文化的靈魂,能使師生團結一致,這種 精神在校園中增強了全體成員的凝聚力和榮譽感。校園文化生活包含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充滿無限的創造活力,探索進取的求知欲望,激發著每個人的創造能力,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起 著積極作用。游戲活動等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豐富學習生活,調節緊張的工作和學習,增添情趣。組織的各種活動可以提高藝術修養 ,身體素質等。
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空間位置形態形式,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物質文化包括環境文化和設施文化。物質文化是學校教育教學及其管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但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嚴格卻是學校教育目標實現和校園文化開展的有力保障;管理科學、民主,則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和校園文化蓬勃健康發展的推動力。學校應調整管理方式,強化目標管理體系。學院領導要改進作風,提高水平,發揚民主,善于溝通。協調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工作目標的設立和管理工作,合理授權,給員工創造自由完成目標的條件,使目標工作切實可行;細化工作崗位,充分考慮管理細節,制訂量化指標,全面目標管理;加強管理調控,使學校各項工作、各部門、各崗位、各級各類人員的工作過程,都處于目標計劃管理的指導之下,更進一步改善員工工作表現。
培養學生們集體意識和互相協助精神。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突出學校的品牌形象,以學校特色為單位,注重宣傳學校品牌形象,培養學生對自己母校的信任度,注重學生之間的協助能力,形成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學生一般喜歡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對學校環境進行美化,讓學生們心態得到放松,在學校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多樣化的環境可以避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的傾向,讓學生們形成健康心理,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為了給新時代學生創建更舒適簡單的校園學習環境,每一所學校都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一個雅韻的育人氛圍。現在學校都比較重視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利用學校校園環境,打造會說話的文化墻,成為學校內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校園文化建設不是孤立的建設活動,而應把它定位為各類創建活動的集合,應與各級各類規范化學校、示范學校、文明學校、綠色學校等的創建工作結合起來,把它作為提高學校管理層次,體現學校辦學特色,推動學校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有效載體。在此過程中應重視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調動廣大師生全員、全程、全方位自主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讓師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鍛煉,提升品位,提高文化修養及價值觀念,實現師生和學校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