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在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學校制度文化這一概念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論發展道路。學校制度文化根植于學校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個組成層面。而學校又是一個社會組織,因此組織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淵源。組織文化的概念又來源于人們對文化的理解,因此文化概念的界定也是我們研究學校制度文化的一個前提。“文化”一詞對于我們是司空見慣,,但正如黑格爾所言“熟知非真知”,我們若要給“文化”一個科學、全面且得到共識的定義卻是極為困難的,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格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
正確的辦學思想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它包括對教育意義和功能的理解,對人才、質量標準的看法,對師生關系、教學關系的認識等等。①校長首先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有了理念才能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校長的成功在于將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進具體的,大家都認同的理念,形成具體的可操作的目標。教育是喚醒,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是情感與情感的溝通,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感動,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激情的揮灑和真情的流露。校長的使命就在于不斷地制造喚醒與感動。②要把辦學思想和理念轉化為師生共同的追求。內在目標,形成共識;不斷探索,廣泛認同;開展活動,提升價值。③應建立起人性化的、彈性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師的生命質量,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④學校要形成辦學特色。彰顯傳統文化,發揮地域優勢,形成辦學特色尊重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特長最好的教育是張揚學生個性的教育。
將教學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構的基本形式,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在學校活動中所占的時間最多。就學科教師而言,有善于邏輯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師,又有激情洋溢極富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關懷備至的生活教師,更有精于管理的教導主任甚至宏觀決策的校長等。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辦事、按所有教師有著共同的責任,卻又各有不同的學科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課堂中滲透學校的辦學理念,嘗試探索與辦學理念相一致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如果能形成統一的合力,那么教學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匯編而成的《教師手冊》,并以此作為處理校內各項工作的依據。
社團活動一直是學校的特色和亮點,占據著學校校園文化的半壁江山。學生社團活動總體上開展得非常豐富,但學術氛圍不濃、科學精神體現不夠,許多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一直處于“蹦蹦跳跳”、“說說笑笑”階段,缺乏深厚內涵。因此各學校應積極開展內容豐富、格調高雅、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社團活動努力營造一個濃郁、豐厚、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這些功能的充分發揮,要求校園文化緊緊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校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也為校園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發展的動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可通過精巧、和諧、實用的設計,將其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要參與群體,以課內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其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應該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當前部分校園文化的建設現狀卻背離了這一宗旨,有的學校甚至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一味強調發展娛樂文化,評價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就時,對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津津樂道。離開了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就失去了文化建設的意義。精神文化建設隱含在物質文化建設中,它是校園文化建設中實質性的根本性的組成部分,它是校園文化存在的價值意義、職能作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忽視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就只能流于形式。
以建設和諧學校校園文化,既是治校的理想,又是治校的方略和機制,同時也是治校的結果,是目標與過程的統一。因此,建設和諧學校校園文化,需要從思想認識、管理創新、政策調整等方面著手,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發展。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素質提高、智慧啟迪、身心健康、文化生活豐富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作用日益凸顯。而校園文化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創新完善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特色是優勢,特色是品牌,特色是生命力。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它對啟迪學生智慧、開拓學生視野、優化學生人格等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每所學校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歷史文化底蘊、辦學理念等,校園文化建設也會各有不同與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