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理念文化系統內的要素及結構,各校外教育機構都有自己的范式。歸結起來無外乎下面一些內容:辦學目標、培養目標、辦學宗旨、辦學思想、辦學愿景、核心理念、辦學理念、教育理念、教育特色、辦學特色、主題文化、文化主題、校訓、誓詞、口號、(學校、教師、學生)精神、校風、學風、教風等。一些機構根據自己想象隨意組合、連綴,真是五花八門,各有所好。同時,有的機構對“理念系統”的文化闡釋存在敘述不集中,邏輯順序亂,概念不清晰等問題。比如說“主題文化”實際上就是“文化主題”的意思。
以人為本,不僅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和根本。當前一些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著重硬件投入、搞形象工程,輕軟件培育、忽視品格塑造的現象,其實不利于真正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學校要把師生利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訂人性化的制度,保障師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形成有益于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有益于科學創新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和諧校園環境。搭建民主平臺,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氛圍,讓教師參與學校的決策與管理,讓教師感到“家”的溫暖;根據學校生個性和時代特征,鼓勵學生參加有積極意義的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而高尚的文化品位。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于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是每一個學校都應該努力做的事情。
把校園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上。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都把校園文化建設附屬于學生管理部門(學工部、學生處等),著重強調控制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學習條件的物質功能,只把校園文化建設看作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校園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上,并沒有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操作實施。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的專業設置,師資配備、課程開設等割裂開來,極大地限制了校園文化功能的正常發揮。這實質上是對校園文化沒有全面、正確認識的表現。
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墻壁。校園的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熏陶、引導和感染師生職工情操和素質的巨大的推動力量。學校遵循育人為本的原則,建設高雅別致、豐富多彩的校園墻壁文化。在環境建設中讓墻壁與花草說話,讓師生生活在如詩如畫的書香校園環境中,著力于校園“教育文化長廊”建設,時時處處為廣學校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食糧,激發學生向上、從而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求知欲。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墻壁。校園的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熏陶、引導和感染師生職工情操和素質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學校文化形形式式,我們不僅僅是“坐下聽”,更重要的是學會“自己看”,能夠參與其中,生發共鳴。校園精神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精神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素質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給予學生情感的精神食糧,使學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發展、快樂生活、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
每所學校都有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每所學校也都在不斷給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增加擴充新的、深的內涵。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校園人際關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教育過程和結果。要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的過錯,以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還要敢于承認錯誤,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學生的表率。校園文化是有文化品位的學校領導帶領有文化素養的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創造的成果,也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長期碰撞融合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