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最活躍的因素是人,人最直接地展示了校園文化。只有人與人之間形成了團結和諧、理解支持的和睦關系,才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強大合力。校園里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成為阻礙學生之間關系和諧的因素。大學校園里的貧富差距問題日益突出,使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思維模式、人際交往模式乃至心理上形成較大的不同。要構建和諧的同學關系,就需要消除這一經濟差異引起的不合理的價值判斷。德育應倡導一種通過學習知識能力的強弱、思想的厚薄、道德品質的高低這些標準來重新整合學生的身份,使學生在專業知識,道德品質修養,人文思想這些方面做得越好,也就越能得到標準的鑒賞,越能獲得別人的尊敬,越有榮譽感。
校園文化建設大致可分為硬環境建設和軟環境建設兩個方面。硬環境建設包括學校建筑、校園景觀等校園基礎性設施以及校園網絡、廣播電視等文化設施的建設。軟環境建設包括:良好的學術環境、良好的育人環境、良好的校園風尚等。不論建設何種校園文化,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對校園文化有個清晰的定位、全面的規劃、深入的挖掘等,這樣才能真正創建出彰顯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引導功能是把師生指引到學校所確定的目標上來。具體意義是指在學校發展歷史和社會需求的條件下, 師生們把事業心和成功欲轉化成為具體的奮斗目標、人生追求和道德準則,然后形成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成為學校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校園文化強調師生的互相尊重、關心和學習,重視滿足師生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學校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圍常常 能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可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風以化人”是指校園文化對師生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持久影響。學校教育不僅要開發 學生的智力,還要對其進行思想指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煉和人格塑造。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過: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認識。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它的形成與傳承對一個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加強學校文化管理,培育學校文化品味,形成學校文化特色。學校文化在理性思維層面上是對學校實踐的哲學性反思,明確學校新的發展優勢,確立學校新的發展追求。樹立良好的學校形象,能給學生一種美的熏陶,激發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提高師生員工的學校生活品味。
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很重要的隱性教育方式,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為了更好地開發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必須把校園文化納入辦學計劃,做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改革開放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復雜的。市場競爭意識可激發學生改革、創新、向上的精神,也可帶來個人至上、金錢至上、追求享受等價值取向方面的消極后果。再加之他們身心發展和思想認識的不成熟,對現有的各種文化現象缺少鑒別,甚至以生為新,以奇為雅,從而表現出較大的盲從性。因此,必須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占領校園文化陣地,注重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導向、思想導向和價值導向,讓健康的歌聲、甜美的笑聲、朗朗的讀書聲和文明的談話聲充滿校園,確保校園文化沿著積極健康的軌道發展。
校園應當是一本活的教科書。對校園的凈化、綠化、美化的過程,就是在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每所學校都要保持校園的潔凈,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有條件的學校要有一定綠地草坪。使學生每天一到學校如步入公園,讓人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受,使師生受到美的熏陶。校園的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學校的教學設施、生活資料,如教室、實驗室、辦公室、運動場、宿舍及其他的內容設施,校園的花圃、樹木、道路等,這些設施既是校園的物質設施和環境,又體現學校所獨有的特征。校風是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在長期教育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況和作風。是思想品質、革命理想、道德情操、學習風尚、工作態度的綜合效應,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境界。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綜合表現。
所謂和諧校園,是指學校各種發展要素間的一種均衡有序、協調進步的和諧狀態,和諧校園的本質屬性是文化和諧,和諧校園建設的根本在于校園文化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既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目標與內涵,又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途徑與模式。和諧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征除具有校園文化的一般特征外,還應具有多元性、整合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特征。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閱覽室、雕塑、墻壁畫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硬件建設”,這些都需要經費的投入。否則,校園文化建設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只能束之高閣
校園精神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精神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素質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給予學生情感的精神食糧,使學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發展、快樂生活、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
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學校人際關系建設。學校人際關系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系、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有助于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
培養學生們集體意識和互相協助精神。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突出學校的品牌形象,以學校特色為單位,注重宣傳學校品牌形象,培養學生對自己母校的信任度,注重學生之間的協助能力,形成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學生一般喜歡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對學校環境進行美化,讓學生們心態得到放松,在學校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多樣化的環境可以避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的傾向,讓學生們形成健康心理,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為了給新時代學生創建更舒適簡單的校園學習環境,每一所學校都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一個雅韻的育人氛圍。現在學校都比較重視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利用學校校園環境,打造會說話的文化墻,成為學校內一道美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