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作為學校視覺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獨特精美的“外顯”形式,而且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既是一個學校的標志,一個學校的形象象征,也是一個學校社會認知的重要標志,所以它應該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辦學特色、學校類型以及學校的文化底蘊。伴隨著視覺文化的興起與發(fā)展,現在越來越多學校也開始注意自身的形象設計,與時俱進的根據學校戰(zhàn)略的調整和學校特色的發(fā)掘,重新設計學校校徽也成為一件充滿勇氣與智慧的大事,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間,怎樣更好的以校徽為載體和突破口體現校園新風貌和歷史文化已成為學校領路人們開始思考的問題。
每所學校都有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每所學校也都在不斷給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增加擴充新的、深的內涵。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校園人際關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教育過程和結果。要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yǎng),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的過錯,以發(fā)展的目光看待學生,還要敢于承認錯誤,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學生的表率。校園文化是有文化品位的學校領導帶領有文化素養(yǎng)的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創(chuàng)造的成果,也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長期碰撞融合的結晶。
學校是一個傳承和發(fā)揚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學校中的老師結和學生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學校不僅僅是要求做好每一門課程和每一項活動,學校中的事物都應該滲透彌漫一種濃烈的文化氣息,所以學校環(huán)境文化建設極為重要。創(chuàng)建生命化的校園環(huán)境氣氛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影響。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huán)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的師生 , 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 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huán)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影響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應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huán)境骯臟,秩序的地方,能培養(yǎng)出合格人才。
學校根據校園建筑規(guī)劃設計綠化布局,如:種植當地特有的植物等,設計各具特色的綠化,構建人文化的花園式學校。校容校貌體現出美的韻味,滿足師生的教學、生活、活動和審美需求。而凈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校園凈化要做到地面無雜物痰跡,墻面無污漬,桌椅無刻印,門窗無積塵,衛(wèi)生無死角。培養(yǎng)學生愛護校園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樹立凈化校園、保持校園衛(wèi)生人人有責的思想。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fā)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
校園文化的特征 第一,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這里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即教師的教師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滲透性。校園文化,象和熙的春風一樣,漂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tài)度和情感中。 第三,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
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guī)范的綜合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學校發(fā)展的獨特理念與發(fā)展特色,因此,校園文化以其獨特魅力貫穿于一個學校的發(fā)展始終,它體現了一個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文化氛圍和品味格調,特別是提高全體師生的凝聚力,營造優(yōu)良的校風學風,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育優(yōu)秀人才,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tài)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所具有文化內涵的學校,其學校文化的內核從無到有,由龐雜到精致,直至大象無形,充盈于校園的每個角落。在這一過程中,雜質沉淀了,虛浮的蒸發(fā)了,真正的精華則內滲到每一個細節(jié),到一定程度自然氣蘊四溢,香澤周邊。從多種文化的累積到精華的積淀固化,直至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場,滋養(yǎng)代代學子,使他們帶著母校的文化基因在各行各業(yè)中施展身手,這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愿景描述。
凝聚功能。這是指學校的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校風能激發(fā)學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所謂校風,即學校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校師生認同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它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內在潛力。這種高凝聚力主要表現為: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休戚與共;集體對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個人對集體有很強的認同感。
學校要把校歌、校訓、校徽圖案及說明、教師誓詞、學校簡介、學校格言、學生口號等這些學校文化精神建設的主要方面,布置在學校各處宣傳專欄和教學樓內,打造了一個特色鮮明的文化校園。學校里的圖書館、陽光書吧、班級圖書角時時都向孩子們張開懷抱,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書香,孩子們在書香里得到熏陶,潤澤,在老師的引領下品味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 為了營造一個融知識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優(yōu)美校園,讓師生在思想品德、法制觀念、人際關系、習慣養(yǎng)成和美育修養(yǎng)等方面受到感染、激勵和熏陶,我們在做校園文化建設之前都需要精心提煉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辦學理念。比如“學而知 知而行 行而恒 成習慣”的教育理念是校園文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