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遵循育人為本的原則,建設高雅別致、豐富多彩的校園墻壁文化。在環境建設中讓墻壁與花草說話,讓師生生活在如詩如畫的書香校園環境中,著力于校園“教育文化長廊”建設,時時處處為廣學校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食糧,激發學生向上、從而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求知欲。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墻壁。校園的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熏陶、引導和感染師生職工情操和素質的巨大的推動力量。學校遵循育人為本的原則,建設高雅別致、豐富多彩的校園墻壁文化。在環境建設中讓墻壁與花草說話,讓師生生活在如詩如畫的書香校園環境中,著力于校園“教育文化長廊”建設,時時處處為廣學校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食糧,激發學生向上、從而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求知欲。
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與發展特色,因此,校園文化以其獨特魅力貫穿于一個學校的發展始終,它體現了一個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和品味格調,特別是提高全體師生的凝聚力,營造優良的校風學風,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優秀人才,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以培養學生和提高全員文化乃至綜合素質為目的,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一種文化。校園文化具有多樣性、發展性、先進性、教化性和輻射性,校園文化是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續和補充,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是在長期教育實踐中,通過幾代師生共同努力形成的教職工、學生認同的有學校特色的行為方式、道德規范、教學原則、培養目標、學校傳統等因素,包括物質文化、制度和行為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的世界不僅僅只存在于學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學能緊密聯系生活和學生的精神需求,學生在緊密聯系生活的課程中,能夠以精神主體的地位出現于教育過程,他們的生命體驗和精神活動、他們對于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將成為學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么學生也同樣可以實現生活世界的回歸和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
如何引領師生樹立核心價值觀,提升核心素養,有尊嚴地生存與生活,這是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把握的最基本問題。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關切人是文化的使命。師與生組成了學校的主體,尊師愛生就成了學校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以博愛的胸懷關切師生,充分調動師者的主觀能動與創造,愛崗敬業,人盡其才,這是不可動搖的根本;積極探尋育人之道,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熱愛生活的信念,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聰明才智,有益于社會和人類,這是教育的目標,也是學校回饋社會的資本。
學校班級文化是由師生、教室環境布置共同組成的,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的一種文化風貌,彰顯出這個班級的文化范圍和行為方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提升他們的學習激情。學校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看成是以精神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給師生們創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將教育理念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不僅可以體現出現代化教育思想,以環境育人目的,建設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特色。
“學校文化”既指一所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物質財富,更指學校精神財富;既有顯性文化,也有隱性文化;既有表層文化,也有深層文化。我們認為文化是一種價值觀念,文化是一種做事的方式;文化是一種影響力,文化是一種氛圍,文化是一種信仰。要提升學校文化的內涵,必須對校園文化進行深入的探究。
閱讀書籍就如同與智者交談,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在大廳設計的非正式學習空間——開放性圖書角,便于學生課外閱讀。一排排書架上整齊擺放著各類讀物,為他們制造出一個保羅萬象的世界,供學生自由翱翔。博覽群書的啟迪則是在樓梯間設立了圖書角,學生可不定時交流讀書心得,相互推薦優秀書目,共享書中喜怒哀樂。共享閱讀心得通過對學生書法作品創造的展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得學生在體驗過程中開展學習,實現樂享“富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書法研習的啟蒙展覽文化墻,對創意作品加以造型創意展現,并配以荷花水墨畫,營造出溫馨又不失藝術氣韻的氛圍,使學生更加熱愛藝術。創意的藝術氛圍是將學生繪畫創作采用鑲嵌拼貼的方式,將其合為一體,編織出獨有的墻體畫面,極富現代活力,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亦可向學生傳遞出一種團結和集體的象征。
校園文化建設就是一種德育功能建設,通過環境來孕育學生心靈,達到教育的目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校風、文化理念、辦學成果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品德。好的環境約束人也造就了人。學校的人文管理造就了一個有特色的和諧的團結向上的文明集體。教師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團結一致、共同奮進。擁有一個嶄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師徳修養。學生的自身行為已成習慣:好人好事蔚然成風、環保意識已經形成、學習讀書的興趣濃厚、有很強的愛國意識和自立精神,有正確的坐、立、行姿勢,見面問好禮貌待人,有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環境吸引人,文化影響人,習慣造就人。學校的校園文化正在不斷更新、不斷豐富,力求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