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可以把教職員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使他們目的明確、協調一致。幼兒園文化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情感。這樣可以在幼兒園中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團結、友愛的和睦氛圍,使教職員工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幼兒園文化具有激勵功能。幼兒園文化所形成價值的導向和校園內部的文化氛圍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極大地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園領導與教職員工以及教職員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特別是領導對教職工的關心會使其感到受人尊重,自然會精神振奮,努力工作。
通過課題研究,學校明確將寫字活動課提升為寫字教育,使寫字教育跳出了技能訓練的局限,通過對寫字教育理性的本質的把握,體現了學校教育的精神內核。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最高追求是提升學生的質量。2002年,在專家的指導下,學校將寫字教育的目標鎖定在學校教育的兩個指向——人和文化上,從而完成了由關注學生外部發展到聚焦學生生命成長的提升。積極的價值引領,讓師生成為追求高品位學校文化的同行者。
校園文化從性質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文化,一種是動態文化,對于學校來說,我們可以把靜態文化比作人的外表,把動態文化比作人的精神。校園靜態文化包括校舍結構布局和各種教育設施,如操場、宿舍、教室、國旗、圖書室、宣傳欄、黑板報、名人掛像。校園靜態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說到校園文化中的中西融合,盧校長認為,往往體現在各種細節的經營中。但文化還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軟性文化,是人與人之間的息息相通。“如果校長常常在員工大會上“一言堂”,又怎能要求老師與學生相處會平等互動呢?我們學校很少開全員教工大會,大多是‘工作坊’模式的專業發展。”
從校本理論轉化成為富有校本特色的行為實踐,再從行為實踐升華為更完善的校本理論,倘若沒有創新的鏈接,學校文化無疑是無源之水,勢必枯竭消亡。學校文化與生命密切關聯,是學校和諧發展的引擎。只有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其特質,才能引領我們找到學校文化構建與發展的正確方向,掌握實踐的方法,讓學校文化在適宜生命的邏輯系統中生長,使學校文化走上生命價值不斷彰顯的康莊大道。
人們對具象藝術的思考與表現也從來沒有因為花樣百出的現代藝術的擠壓而終止過,在后現代藝術的大潮中,隨著對新具象雕塑表現可能性的探索,像曼祖等當代具象藝術家努力沿著傳統藝術精神的軌跡孜孜以求,不斷創新,為我們提供了具象雕塑新的表達方式。從文化發展的現狀角度來考察,具象藝術在今天的文化現實中又逐步成為重要的內容(怎么成了重要內容),反思其藝術的發展軌跡,具象雕塑在傳統的藝術源流基礎上邁開了新的步伐,審視其中的規律和價值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組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關的活動部分時,就可以聯系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戰略思想,在校園文化原有內容基礎上對這方面的知識和理論有所發揮,有所拓展,可以通過武漢東湖發生死魚事件和洞庭湖發生鼠災事件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時事和事實,也通過激發學生對時事和事實的思考進一步深化他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進而使其自覺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獨特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園所長期生存的秘訣。幼兒園文化的本質實際就是體現在其核心價值觀上,一個幼兒園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在于,這種核心價值觀是不是能夠成為全園教職工認可的共同價值觀。這種共同價值觀就能在幼兒園不斷發展的道路上得以延續和發展,并成為幼兒園可持續成長的重要保障。
校園文化蘊含在辦學環節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動漫軟件學院從頂層設計入手,高度重視具有高職院校及自身實際特點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專業建設廣泛采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線,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形成基于工作流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吸收優秀的企業文化理念,將企業先進的管理制度引入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學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更多地體現職業特征,圍繞專業、產業、行業的特點,促進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整合合作企業的資源,利用實訓、實習等環節,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