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大多數校園文化活動表面看起來熱鬧非凡,場面宏大,實則缺乏內涵,育人功能發揮不充分,活動收效甚微。校園文化活動以藝術體育類居多,學術科技類和思想文化類較少,大多數高校對文化活動不夠重視、沒有配備專業指導教師進行指導,活動內容層次較低、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部分高校過分在總結、包裝上下工夫,忽視實效、帶動和引領。部分高校在品牌文化活動的培育上急于求成,一味地追求活動數量,缺乏對活動的戰略規劃,只期望能夠快速打造品牌,而沒有考慮活動本身的內涵價值。一項品牌活動初見成效,就急于進行宣傳報道,取得媒體效應和關注度后就不再重視甚至不予理睬,進而又開始設計和包裝新的項目。重娛樂輕思想。
要把校園建成育人的特殊場所,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有條件的學校應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還可以開辟小種植園、小養殖園,不具備綠化條件的學校也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美觀、有序。要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
學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氛圍。如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墻壁都會說話。優雅、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學校與社會一樣,面臨著各種文化和思潮的滲透,和諧校園文化承擔著對外來文化、西方文化、傳統文化的整合并加以利用。“育人”是學校的核心和根本任務。通過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氣節、科學的文化素養、深厚的人文底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識的新時代學生。校園文化的建設,尤其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是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
制度與學校發展。作為管理的手段:制度是學校發展中超越個人統治,追求突破的杠桿。作為教育的內里本質意義:培養學生的規則認識。一所好學校,不是僅看有無制度,還要看制度中表示出來著的助學思想和理念。看這些個制度是否表示出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是否表示出來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尊重、關心和激發激勵,是否表示出來有幫助于調動教員的積極性,是否有幫助于增進教員的專業發展,是否有幫助于增進教員追求崇高的師德。當然制度僅是文本,校園文化在制度上的表示出來,更要看教員自覺執行制度的自覺性。當一所學校的教員自覺地用紀律約束自己,將執行制度變成自覺的行為,變他律為自律,學校教學秩序定會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學校也走上了可連續不斷發展的軌道。
學校如果不注重軟文化的建設,那么校園文化只能是空中樓閣,在校園建設中即使投入再多,也僅僅是多了幾棟漂亮的建筑。對于學生來說在一個樸素但有文化的環境中學習生活,遠比在一個相對豪華安逸但缺少文化的環境中學習,收獲要大得多。中國的學校和校長們如果真正能意識到這點,校園文化建設才具備了最基本的條件,否則花再多的錢做校園文化建設都只是一場自娛自樂的表演秀而已,對學校和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學校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一個學校的精神之所在。它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社會空間內工作、學習和自由生活的師生員工歷史形成并共同擁有的校園價值觀念及這些價值觀在物質與觀念形態上的具體化。它對師生的道德人格、倫理規范、思維方式等產生深刻影響,同時又能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增強學校的創新能力,實現校園安定有序運行。
網絡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網絡的學習和活動,更多的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組織。網絡給學生提供了開展活動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自主開展各種活動,自主學習課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校園網絡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的新途徑,并使學生的學習富于創造性。網絡能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學生在網上能主動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活躍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并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和啟迪。網絡能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每個人都有個性,而課外活動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校園網絡文化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因為網絡上有大量學生所喜愛的豐富的內容通過校園網絡活動,能發掘、培植、引導學生良好個性,抑制和改造學生不良的個性。
校園環境建設歷來是學校必須承擔的一項重要的建設工作,而其中的走廊展板設計也是學校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學校的辦公樓、教學樓、藝術樓、圖書館、實驗樓、綜合樓、宿舍樓、餐廳等要根據各自的功用設計和懸掛不同板式和內容的展板。小小展板可以體現大天地。優秀的展板設計是吸引師生、增長知識的重要載體,而富有文化味的校園展板也能給人深思的感覺。展板上擴大視野、耐人尋味的文字,逼真的照片,色彩鮮艷的圖形,還有創意十足的構成和編排都是為了更好地將知識和思想傳達給師生。
這一部分的校園文化建設要分二個層面,一方面,要通過總結,將優良傳統、辦學思想和發展目標等凝煉成精神的財富;再通過不斷的學習、宣傳、交流等方式,讓師生感知、認同,成為師生精神的一部分,內化到師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成為一種自覺意識與習慣。另一方面要將精神的文化內涵,外化成一種物質形態,來充分展現、表達其內涵,讓師生感知、理解。如通過建立“校史館”、“文化長廊”、“櫥窗文化”、“校冊與校報”、“學校IC形象手冊”等,把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表達到各個層面與角落。
學校文化是指在一個學校內,由學校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制度契約等構成的價值觀體系。它是全校師生的精神家園,決定著學校的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從學校管理程序、流程以及便于操作考慮,可把學校文化分為1.學校觀念文化、2.學校制度文化、3.學校行為文化、4.學校環境文化等四個層面。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會說話”的文化墻,打造校園新風尚。學校文化墻內容豐富,設計造型個性獨特,圖案鮮艷活潑,涵蓋了國學、勵志格言、學校介紹、辦學理念、優秀學子、教師風采等內容。學校內濃郁的文化氣息讓朗朗書聲遠離了圍墻外的喧鬧。走在校園中,能看到名人名言催人奮進;校園黑板報、走廊的墻壁、過道的兩旁、食堂的墻壁、寢室內外,彰顯出“仁孝文化 和諧教育 ”。校園內打造了會說話的文化墻,讓學生們能夠利用課外時間來學習吟誦墻面上的文化知識。通過走廊文化墻這些地方來打造經典國學內容,不僅裝飾了學校環境文化,還讓國學經典在無聲無息中走入學生們的生活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