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墻的精神文明體現能集中反映校園的文化精神與靈魂。能充分展示校園文化內涵的精神與靈魂,予以雕塑化、圖像化、藝術化。如在小學的墻面上有“歡樂似歌唱響彩色童年,體藝如花綻放和諧校園”的大幅對聯,“愉悅學校,成長快樂”的大型展覽窗,“快樂星期三,歡樂你我他”、“愉悅和諧”的大幅標語,校門正前方將有大型“愉悅和諧”雕塑成為學校的標志,正面墻壁將有大型的快樂學習雕塑群。體現學校幾代教育人辦學理念,是對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追求,是對愉悅和諧育人精神與靈魂的孜孜探求。
“學校文化”既指一所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物質財富,更指學校精神財富;既有顯性文化,也有隱性文化;既有表層文化,也有深層文化。我們認為文化是一種價值觀念,文化是一種做事的方式;文化是一種影響力,文化是一種氛圍,文化是一種信仰。要提升學校文化的內涵,必須對校園文化進行深入的探究。
校園中凸現出來的榜樣是這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內涌現出來的正面典型。他們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校園榜樣真實貼近他們的生活,其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是推動校園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對于弘揚正氣、優化校風、培養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將教育理念滲透在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以一種無形的方式來傳播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可以在無形中得到教育,具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功能,每一所學校都需要充分發揮出教育作用,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不斷陶冶學生們情操,給學生創建雅韻溫馨的校園環境,讓他們可以在課余時間放松心情放松壓力,激發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在如詩如畫的校園環境中,健康的教育設施,美麗的教室環境...隨處都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被環境教育所影響,觸景生情,因環境而愛上學校學習生活,激發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環境育人作用來規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思想言行,當學生們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的時候就會受到環境影響而進行自我調理。
校園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群體,師生依照一定的制度進行規范管理是絕不可忽視的。校園的制度文化有利于發揮制約作用,但也可以起到規范和促進作用。 學校是教師工作的場所,是展現才藝的舞臺,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增長知識的樂園。農村的一些中小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在學習城市學校的方法和模式,進行校園文化表面的改造。校園文化建設就從綠化、美化、硬化、量化、校園文化等“五化”入手,硬化路面,修建花壇,改建廁所,布置文化墻,并豎立警示標語,如“師生講文明,校園更和諧”等。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經費有限,而且農村中小學的生源在不斷減少。進行校園整體環境和辦學條件改造,努力將校園建設成公園、花園、樂園。在育人方面,校園環境的建設與教學建設同等重要,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師生。
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校園文化在學校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決定著它不是學校內部哪一個或幾個部門所能建設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許多學校僅憑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的努力就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的各個方面的工作都有關系,良好的校園文化也不只是讓在校學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師在內的所有師生員工受益。因此,學校必須樹立全員共建校園文化的意識。濃郁豐厚的校園文化所滲透彌漫的精神氛圍,需要依靠全體師生員工的整體努力。那種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只是學生管理部門的責任的狹隘意識,正是目前校園文化建設整體上普遍不盡人意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礙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校園文化全員共建,要求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在教學、管理中應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運轉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皼]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才能規范師生行為,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既是廣大師生的行為準則,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學校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能夠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體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應當按章辦事、不徇私情,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學校還要形成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性發展的生動活潑的制度環境,促進廣大師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校園行為文化是師生文明素質的表現,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終體現。表現在學生的文明行為、教師的教育行為、學校的管理行為以及學校人際關系等方面。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可以轉化為一個人內在的性格情操,影響一生的發展。因此,要培養合格人才,在青少年時期就必須高度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的教育行為體現了師德水平和教學能力,學校干部、教師的教育行為和管理行為對學生的世界觀形成、心理成長、行為養成都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嚴格規范教師、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行為。此外,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有助于廣大師生員工的密切合作,從而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地發揮整體效應,共同完成學校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
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示校長教育理念、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是規范辦學的重要體現。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边@充分說明了環境對人的潛在影響。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本著“學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長知識是第一任務,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學會做人是第一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