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環境是物化的文化,表現為學校的外觀,文化的營建,是明晰可見的。在常青藤實驗中學,古樸厚重,刻有“我是地球村村民”的天然海磨石豎立在校門口顯眼之處;學校的宣傳櫥窗一直是“三名(名著、名樂、名畫)教育”的主陣地;每個樓梯的折角處懸掛的是歷屆英才意氣風發的照片;走廊、門廳等處,恰到好處掛上書畫條幅、名人畫像、警句格言,既改變了白色墻壁的單調,更造成了一種文化的氛圍,學生可以在經常性的審美活動中提升情感、凈化心靈。
人們對具象藝術的思考與表現也從來沒有因為花樣百出的現代藝術的擠壓而終止過,在后現代藝術的大潮中,隨著對新具象雕塑表現可能性的探索,像曼祖等當代具象藝術家努力沿著傳統藝術精神的軌跡孜孜以求,不斷創新,為我們提供了具象雕塑新的表達方式。從文化發展的現狀角度來考察,具象藝術在今天的文化現實中又逐步成為重要的內容(怎么成了重要內容),反思其藝術的發展軌跡,具象雕塑在傳統的藝術源流基礎上邁開了新的步伐,審視其中的規律和價值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獨特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園所長期生存的秘訣。幼兒園文化的本質實際就是體現在其核心價值觀上,一個幼兒園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在于,這種核心價值觀是不是能夠成為全園教職工認可的共同價值觀。這種共同價值觀就能在幼兒園不斷發展的道路上得以延續和發展,并成為幼兒園可持續成長的重要保障。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學校文化建設創新了管理機制。學校文化建設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變革,讓學校管理從經驗型、制度型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的高境界。從而完善、優化學校管理,使學校管理更富有人情味和文化意蘊。這種管理將學校的發展與個人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了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使被動的約束變為行為自覺,這種管理機制更能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潛能。
向學生講述學校的發展歷史,向學生介紹各行各業代表,教唱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對學校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形成學校精神。學校充分發揮宣傳窗、黑板報、校史陳列室、閱報欄、廣播站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及時報道學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加強對學校刊物的管理指導,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在理念超越和實踐創新的互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校園環境生態美學”,積極推動“校園生態化、生態資源化”,積極營造一個“以生態為主風格”的校園,讓學生在自然的生態環境當中,培養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及人文關懷,促使同學們在校園生態規劃設計比賽中融入校園的生態環境建設,自覺地增強環保意識,更加熱愛校園,熱愛生活。
員工把企業文化與自身融為一體,從自己身上就能體現出企業文化,由于企業是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企業不能固守一種固定文化表現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質不變,又要不斷創新它的表現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內容,這是企業文化獲得鞏固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不能一次完成,員工要在發展變化中自覺不斷地創新企業文化,才能使企業文化走向成熟。
學風蘊涵于一定的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校園文化是學風建設的重要載體,對學風建設具有重要導向和激勵的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好的學習風氣會影響和感召學生,對學生綜合發展和學生建設都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在高等教育發展新的歷史背景條件下,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育人的資源,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學風建設新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