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學校都有一群特殊群體——校友,作為校園文化熏陶和教學成果的先行實踐者,從他們自身發展看院校實力是毋庸置疑的。校友依靠自身創造的社會地位與財富,還有他們價值觀與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校園對他們的培養效果。作為后來者參考與追逐的目標,校友的成就越大,自身修養越高,對學生的激勵效果越明顯,學校的實力自然就越強。現在我們學校的校友也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在不同的地方,傳揚著我們川農大的精神,是我們學校的驕傲。
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價值取向、思想方法、行為習慣以及辦學特色等。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他的表現形式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目標,以及能顯性反映學校文化內涵的一些視覺形象和文字條文,如:學校校徽、校歌、學校標準字體和“一訓三風”等等。
校園文化的“主體”是 指與校園文化這一客體對象相對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承擔者、執行者和校園文化的享受者。它包括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等全部的校園人。教與學,第一課堂教育的這 一關系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教師則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在校園文化中,教師與學生是通過大學校園這一共同的中介客體,使師生的本質力 量得到對象化。教師對校園文化建設不只是為了學生成長的付出,而且也是教師生命價值不斷完善、超越和升華的過程。因此,師生共為主體,既能避免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單一主體的自發性與盲目性,也能使教師在文化活動中發現自我,表現自我,進而更新自我的主觀能動意識得以充分發揮。
設計校園雕塑的主題時,要考慮其自身的造型的藝術性;同時還要尊重校園的歷史文脈,反映出每個校園獨特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還應處理好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與建筑的關系以及與植物的配置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們在校園景觀中“畫龍點睛”的作用,充分體現其藝術價值,形成美好的意境。
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可以把教職員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使他們目的明確、協調一致。幼兒園文化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情感。這樣可以在幼兒園中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團結、友愛的和睦氛圍,使教職員工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幼兒園文化具有激勵功能。幼兒園文化所形成價值的導向和校園內部的文化氛圍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極大地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園領導與教職員工以及教職員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特別是領導對教職工的關心會使其感到受人尊重,自然會精神振奮,努力工作。
校園文化是以培養學生和提高全員文化乃至綜合素質為目的,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一種文化。校園文化具有多樣性、發展性、先進性、教化性和輻射性,校園文化是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續和補充,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是在長期教育實踐中,通過幾代師生共同努力形成的教職工、學生認同的有學校特色的行為方式、道德規范、教學原則、培養目標、學校傳統等因素,包括物質文化、制度和行為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這體現的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意識、文化觀念。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校園文化還與學校所在地的自然因素與社會因素息息相關。感受過牛津大學濃郁文化氛圍的人無不贊同:對牛津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它周圍的生活和環境,大學生正是在所處的文化環境中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感悟而學到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