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建設創新了管理機制。學校文化建設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變革,讓學校管理從經驗型、制度型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的高境界。從而完善、優化學校管理,使學校管理更富有人情味和文化意蘊。這種管理將學校的發展與個人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了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使被動的約束變為行為自覺,這種管理機制更能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潛能。
在理念超越和實踐創新的互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校園環境生態美學”,積極推動“校園生態化、生態資源化”,積極營造一個“以生態為主風格”的校園,讓學生在自然的生態環境當中,培養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及人文關懷,促使同學們在校園生態規劃設計比賽中融入校園的生態環境建設,自覺地增強環保意識,更加熱愛校園,熱愛生活。
一所學校特有的服務文化、效能文化、節奏文化和團隊文化都在同化與塑造著每個成員,每個個體也會自覺地傳遞和傳播。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也需要在教師的學習、生活和發展環境中給予相應的文化建設,是幼兒教師在其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其觀念、知識、能力、專業態度和自我發展需要等方面對學校文化建設的要求。
量身定制課程,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入住美國家庭,體驗美國風土人情;訪全球頂尖名校,放飛留學夢;暢游城市景點,融入快樂生活。參與不一樣的交流互動,體驗不一樣的家庭生活,學習不一樣的文化習俗,享受不一樣的貼心服務,鐫刻不一樣的快樂記憶。 感受綠色校園環保,體驗戶外動手樂趣,收獲團隊合作精神,探訪互動知名學府,享受一流貼心服務。
校園中凸現出來的榜樣是這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內涌現出來的正面典型。他們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校園榜樣真實貼近他們的生活,其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是推動校園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對于弘揚正氣、優化校風、培養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面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價值取向,學校就要堅持科學的、和而不同的發展觀,從個性多樣化的統一看發展的“和”,而不是統一規格的“同”。要尊重教師,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力資源,讓教師在這充滿陽光的環境里,專心謀事而無需分心謀人,師德與師能的卓越品質得到鍛造。這是實現教師發展訴求的魅力所在。辦教育,辦學校,這是需要有志于此的人士為之獻出全部身心的事業,來不得半點浮躁和虛驕。然而,彌漫于世的浮躁情緒,對教育,尤其是對學校文化建設和發展產生著諸多不良影響。
在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時政性的貫徹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時政性更能突出校園文化的時代特色。可以說,時代特色的彰顯是校園文化弘揚主旋律的支柱。如在我國探月工程“嫦娥一號”發射期間,就可以進行“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活動,可以通過大量的事實說明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也可以通過介紹參加這項工程的科學家們的人生經驗說明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的重要時代價值,使學生認識到只有投身改革創新的偉大實踐,才能報效祖國和人民,實現人生的價值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