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校園文化建設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精華與大學精神的凝聚和積淀。比如,愛國愛校,集體主義、主人翁意識、嚴謹勤奮、求實創新、誠信友善、樂于助人等等,通過它的熏陶必將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主流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起決定作用的主導因素,也是構建和諧校園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與保障。由于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校園文化中出現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趨勢。網絡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課桌文化、宿舍文化等等新的校園文化形式,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關注和青睞,并對主流文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
將教育理念滲透在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以一種無形的方式來傳播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可以在無形中得到教育,具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功能,每一所學校都需要充分發揮出教育作用,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不斷陶冶學生們情操,給學生創建雅韻溫馨的校園環境,讓他們可以在課余時間放松心情放松壓力,激發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在如詩如畫的校園環境中,健康的教育設施,美麗的教室環境...隨處都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被環境教育所影響,觸景生情,因環境而愛上學校學習生活,激發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環境育人作用來規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思想言行,當學生們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的時候就會受到環境影響而進行自我調理。
一些學校校內各種文化建設活動搞得風風火火,可在社會實踐環節上卻出現了“一頭輕”的問題,不能把握好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實踐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應當在學校辦學理念指導下,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將實踐教育內容貫穿于社會實踐、創新教育和實踐教學之中,建立教學教育實踐基地,完善實踐教學教育體系,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突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許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并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校園文化是管理體制與制度建設的內涵意蘊。學校與社會任何單元一樣,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和有統一目標的群體或單位。沒有良好的制度文化,是不可能辦好學校的。當管理體制與制度成為全體師生認同的,并融入進生活和行為習慣中時,管理體制與制度就成為一種文化,她是人本的、人性的、科學的,她又是嚴肅的、規范的、法制化的。從精神層面看,當管理體制與制度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時,一切體制的規范與制度不再是約束,而是師生規范的和高貴的行為意識與準則,是內心尊敬的和嚴守的法紀與道德;從物態的層面看,當管理體制與制度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時,她外在的表現則是以人文的宣傳、環境建設的形式與內涵來出現。
校文化建設要始終圍繞著學校的培養和發展目標,并服務于這些目標的實現。當前,許多陷入“同質競爭”惡性循環的學校,最迫切要解決的:一是校長要清楚自己學校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學校的特色和資源優勢,對于辦成什么樣的學校有一個清晰的辦學思路和明確辦學目標;二是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要迅速從比較簡單的升學率指標豐富拓展提升到樹立名師、培育人才、創建特色、構建名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更高的期望值上來。學校辦學既要爭取“短期效益”,更要著眼于“長遠效益”,做到兩者兼顧,把 “創名牌”、“創特色”作為學校辦學的根本導向。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學校文化建設規劃,并一以貫之,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那就是這所學校的文化。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文化治校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美好的校園環境文化,是催生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生命發展的深厚土壤。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們倡導學校這樣的價值信條:“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叫教育”。我們用文化引領學校的各項建設,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學校的辦學品味,引領學校不斷走向優秀、走向卓越、走向輝煌! 建構一所學校理想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墻正是該所學校文化內涵的顯性載體。校園文化墻的建設應避免盲目上馬,因為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這需要管理者的用心挖掘,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用心經營、精心設計和構建。
特殊的墻壁文化,有著不一樣的育人思想,同時不同環境的文化墻,展示的內容和設計的風格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所能傳達出的育人知識也是不一樣的;教學樓走廊墻壁一般展示的是與學習有關的文化內容,食堂走廊文化墻則展示的是節約用水、不要浪費糧食的文化用語。充分利用好學校走廊文化墻,向學生們倡導積極向上的文明氛圍,培養學生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