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行為文化指學校在創造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文化行為,它包括學校的組織管理工作、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學生的課外文化活動,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等。它的具體形式是多樣的,如文化娛樂活動、科技學術活動、社會實際活動等。校園精神文化是大學的內隱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深層內涵,是在長期的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行為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學術風范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 ,難以用文字、符號或程序化的組織活動顯現于外。它包括學校所有成員的群體意識、精神風貌、輿論氛圍、心理素質、人生態度、人際關系、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教風學風等。一所大學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的最富典型意義的校園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學整體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體現。
拼貼創意的想象走廊中側墻為光影墻,運用科技元素打造的世界地圖,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性,豐富想象力。整個空間融入多媒體互動,多元化知識穿插,讓學生了解學校,了解家鄉,了解祖國,了解世界。科技探索的培養基于中外地域的不同,相較于中國校園墻壁文化,海外學校的墻面設計則是另一番景象。位于加利福尼亞的波維校區,在進行校區圖書館改造中,將前瞻性思維貫穿其中,在墻面上加入投影儀,方便聚于圖書館的學生演講或者展示他們的作品。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公立學校在對墻面的設計過程中,運用了與自然相關的紋理來裝飾,可激發學生對紋理概念的理解,這些非語言的圖案向學生傳授著地球的健康和對未來的新設想。
校園環境建設歷來是學校必須承擔的一項重要的建設工作,而其中的走廊展板設計也是學校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學校的辦公樓、教學樓、藝術樓、圖書館、實驗樓、綜合樓、宿舍樓、餐廳等要根據各自的功用設計和懸掛不同板式和內容的展板。小小展板可以體現大天地。優秀的展板設計是吸引師生、增長知識的重要載體,而富有文化味的校園展板也能給人深思的感覺。展板上擴大視野、耐人尋味的文字,逼真的照片,色彩鮮艷的圖形,還有創意十足的構成和編排都是為了更好地將知識和思想傳達給師生。
任何一所大學,都有一個從小到大和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而這個過程無不凝聚著一代代辦學人的智慧和血汗,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廣大師生以校為家、以校為榮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一代又一代師生的不懈努力,才鑄造了大學精神,發揚了大學精神,改造了大學精神。由此可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大學精神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大學精神的延續。“傳道、授業、解惑”是每一個教師的光榮職責,而每一個學生也都應具有尊師重道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應在多邊交流中建立親密的、互助的合作關系,共同探討生活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和萬物的真理,促使大學精神之花盛開。
校園文化的引導功能是把師生指引到學校所確定的目標上來。具體意義是指在學校發展歷史和社會需求的條件下, 師生們把事業心和成功欲轉化成為具體的奮斗目標、人生追求和道德準則,然后形成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成為學校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校園文化強調師生的互相尊重、關心和學習,重視滿足師生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學校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圍常常 能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可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風以化人”是指校園文化對師生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持久影響。學校教育不僅要開發 學生的智力,還要對其進行思想指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煉和人格塑造。
培養師生職員對于學校的屬于感。教員和學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可以通過幾個“認識”來表示出來。一是責任認識。作為學校文化整體中的一員,不論是教員、干部、職員和學生,無論什么人都有建設、維系學校文化的責任。二是傳授繼承認識。一所學校的文化需求一代代師生的傳授繼承,總和人員以自己的言行、價值觀、信念、氣質和精神延長下去著這種文化。三是吸納認識。作為學校中的人員,還應該注意吸收其他學校的學校文化、吸收其他優秀文化,注意與本校文化的有機合成一體。四是創新認識。學校文化的發展,也需求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惟有豎立在以學校涵養發展基礎上的同時又注意創新的學校文化,才能維持學校文化的生命活力。
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首先是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一句話就是有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即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園地,在這里我們的一切教學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師生參與的活動,都應以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人才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說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是自主建構、內化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特征要求教師具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和動力,自覺承擔專業發展的主要責任,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并不斷向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為提升教師的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學校要求教師制訂個人三年發展規劃,包括對自己優勢劣勢的分析、努力的目標、實現目標的措施及需要學校提供的幫助等。學校組織專家幫助教師完善個人發展規劃,強化教師的理想信念和個體發展愿望,教師按照自己的規劃循序漸進,不斷努力。學校文化是對師生員工的思想引領和精神熏陶,它引導大家將自己的價值追求有機地融入學校的質量提升和持續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