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學校才能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開展正常的校園文化活動.第三,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針對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觀念對高校大學生的侵蝕,我國高校應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校園文化建設陣地,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及其與時俱進的品質,圍繞一些重大的政治問題、意識形態敏感問題、影響穩定大局的問題,旗幟鮮明地發表評論,進行積極的引導,對錯誤思潮敢于開展批評,盡可能地預防、遏制、減少各種消極現象對大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確保校園文化建設正確的政治導向.同時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堅決抵制西方的文化滲透,使大學生進一步樹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總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集中校園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重心放在校園的軟環境建設方面,如此方向發展下去,高校校園文化對其組織成員才會更有感召力和號召力。
典禮活動一般是在學年的幾個關鍵時候舉行,形式比較復雜,一般都是為了慶功、表彰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成績貢獻。儀式和典禮與文化的關系就像電影和電影劇本的關系,是交響樂和樂譜的關系,也是舞蹈與使用其他方式無法表達出來的意境之間的關系,從中獲得其他方式無法獲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并和他人建立聯系。
在理念超越和實踐創新的互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校園環境生態美學”,積極推動“校園生態化、生態資源化”,積極營造一個“以生態為主風格”的校園,讓學生在自然的生態環境當中,培養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及人文關懷,促使同學們在校園生態規劃設計比賽中融入校園的生態環境建設,自覺地增強環保意識,更加熱愛校園,熱愛生活。一所具有文化內涵的學校,其學校文化的內核從無到有,由龐雜到精致,直至大象無形,充盈于校園的每個角落。在這一過程中,雜質沉淀了,虛浮的蒸發了,真正的精華則內滲到每一個細節,到一定程度自然氣蘊四溢,香澤周邊。從多種文化的累積到精華的積淀固化,直至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場,滋養代代學子,使他們帶著母校的文化基因在各行各業中施展身手,這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愿景描述。
從層次來說,校園文化又有淺層次與深層次之別。淺層次的校園文化是“康樂型”,它是以娛樂消遣、強身健體、愉悅身心、陶冶性情為主要目的活動。深層次的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思維探索型”,如探討哲學、倫理問題和社會、歷史發展問題等。校園文化就其所產生的效應來劃分,可分正效應文化和負效應文化。正效應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學生健康、向上地成長;負效應的校園文化,則使人陷入迷惘、頹唐,或情趣、格調不高。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助于良好校風的形成。
學校文化是指在一個學校內,由學校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制度契約等構成的價值觀體系。它是全校師生的精神家園,決定著學校的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從學校管理程序、流程以及便于操作考慮,可把學校文化分為1.學校觀念文化、2.學校制度文化、3.學校行為文化、4.學校環境文化等四個層面。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會說話”的文化墻,打造校園新風尚。學校文化墻內容豐富,設計造型個性獨特,圖案鮮艷活潑,涵蓋了國學、勵志格言、學校介紹、辦學理念、優秀學子、教師風采等內容。學校內濃郁的文化氣息讓朗朗書聲遠離了圍墻外的喧鬧。走在校園中,能看到名人名言催人奮進;校園黑板報、走廊的墻壁、過道的兩旁、食堂的墻壁、寢室內外,彰顯出“仁孝文化 和諧教育 ”。校園內打造了會說話的文化墻,讓學生們能夠利用課外時間來學習吟誦墻面上的文化知識。通過走廊文化墻這些地方來打造經典國學內容,不僅裝飾了學校環境文化,還讓國學經典在無聲無息中走入學生們的生活學習中。
校園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是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和創造者,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有利于他們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例如,體育文化節的開展,不僅愉悅學生的身心,增強體質和體能,還能培養他們團隊合作意識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專業技能大賽是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使學生通過實際應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并形成認真學習、努力探索的良性循環。
教室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教室文化是教室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和物質環境以及文化氣氛,它不僅包括教室衛生、環境美化這些物化形態的內容,還包括作為教室文化主體的學生共同形成的學風、人際關系、心理氛圍、規章制度和各種行為準則。教室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其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而文化環境反過來又改造了學生本身,影響和決定他們的成長發展。教室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院校具有的獨特的校園文化又賦予了教室文化建設更豐富的內涵。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是以校園文化活動載體為平臺,充分發揮載體作用,利用各種校園媒體,對先進的企業文化進行廣泛宣傳。通過以上途徑,使失進的企業文化融入職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行為中。二是邀請企業人士、行業勞模和學校優秀畢業生到學校進行就業、創業教育,開辦講座,廣泛宣傳、介紹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管理理念、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等。三是通過“走訂單”培養的模式,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中實習,置身于企業生產第一線,融入到企業員工中,切身感受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