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學校校園文化,既是治校的理想,又是治校的方略和機制,同時也是治校的結果,是目標與過程的統一。因此,建設和諧學校校園文化,需要從思想認識、管理創新、政策調整等方面著手,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發展。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素質提高、智慧啟迪、身心健康、文化生活豐富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作用日益凸顯。而校園文化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創新完善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特色是優勢,特色是品牌,特色是生命力。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它對啟迪學生智慧、開拓學生視野、優化學生人格等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學校文化既需要建設,更需要規劃和沉淀。學校文化,根本上是學校中人的文化,學校文化建設的兩個著眼點是學生文化和教師文化。首先,學校領導者必須要有規劃意識、反思意識、改革意識。要有在學校土壤里自主建構生長起來的并逐步清晰的學校教育哲學,努力在學校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研究與創新、交流與合作的學校文化特征。其次,克服“粗放型發展”的局限性,關注學校教育活動、學校建設、學校管理和學校生活的要素和細節,切實提升學校的原創性和生成性,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校園文化的凝聚即學校精神,也稱校魂。它的形成需要長期的歷史積累,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是一個由外到內、由淺至深的發展過程。它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核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良好的學校精神形成,它將構成一股巨大的推動力。因此,要把學校辦成“名校”,就需要這種學校精神的形成和激勵。它對內能創造出一個積極健康、團結向上的能影響校內成員價值選擇、人格塑造、思維方式、精神風貌等關系學校教育質量優劣的環境和組織氛圍;對外又體現了學校的目標要求及辦學特色,在社會上構成巨大魅力和競爭能力。學校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學校精神的培育作為長遠目標,注重把學校精神的培育與指導具體的實踐相結合。
首先,精心布置校園墻壁文化。在學校在營造綠化、凈化、美化的校園,小橋流水,假山湖水,曲池噴泉,相映成趣;楊柳依依,綠草成茵,鮮花四季開放,每當中秋季節,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學校精心布置校園墻壁,讓一草一木一墻一磚都能說話。如在某小學學校校門口用灌木剪出的“立志成才”四個大字,廣場中間是“愉悅和諧”的大型雕塑,辦學特色主題詞“快樂星期三,歡樂你我他”高高懸掛……漫步在校園里,到處都充滿了濃郁的教育氛圍,深深地溫暖每一個師生的心靈,這樣和諧的環境熏陶著每一個學子,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成長,將來如“鯤鵬”高飛。
精神文化形態于其他幾種形態是相互依賴、互為作用的,它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主導地位,是衡量校園文化氛圍優劣的主要參數。搞好校園文化不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它除了具有培養學生的功能外,還擔負著創造先進的科技文化的重任。它主要體現為學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各種創建活動,涉及到學生的理想追求、觀念轉變、道德修養、行為自律、心理優化、紀律約束等各個方面,從而成為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校園文化的含義包含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生活存在方式的集合。主要包括學校的學生、教師和領導,使在精神財富、物質追求以及處事 方式上具有一定的鮮明特性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校園改造、硬件設施等,成果文化——學術水平、科研成果、學科設置等,精神文化——價值體系 、教育觀念、精神氛圍等,規范文化——學校制度、校風校紀、道德紀律等。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由院系或學生組織的除教學之外的有關文學、藝術、體 育、社會實踐等文化活動以及文化環境等。下文主要談談狹義的校園文化。
實現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就是對校園包括各班教室環境的布置文化的設計。通過環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從而讓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下自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可見優雅的校園文化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是最能給學生感染和啟迪的。學校要善于經營,精心布置校園環境,使校園成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和展示學生成長的舞臺。通過認真構思與精心的布置,把教學樓的每面墻都利用起來,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讓“文化墻”里的校訓、校歌、校徽成為師生的精神動力。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展示臺”里展示班級目標、班主任寄語,讓“展示角臺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精心布置的教室環境凝聚著師生的心血,學生一進教室就會被濃濃的文化氣息所包圍。通過這樣的環境熏陶,學生從中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從而規范學生的品德行為。
校園文化活動自始至終都要貫徹教育主體思想,以學生為出發點,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組織者、倡導者指引下得到實施。但所有校園文化活動的實施,還受到物質條件、環境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各學校面臨的經費困難、設備和場地嚴重不足的問題,這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制約因素。針對這一現狀,有效的解決途徑是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根據本校的條件,本地區的特點開展活動。
要通過校風、學風建設,弘揚學校的優良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創造一個陶冶人們心靈的精神環境,給生活在其中的每位校園人以深刻的影響。要通過文明學校、綠色學校、特色學校的創建,創設一種與其觀念體系相適應的優美、和諧、富有人文氣息的物質環境,對生活于其中的每個人起到陶冶情操和規范行為的作用。學校文化建設中,一定要注意“軟件”、“硬件”建設并重,讓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幽雅的辦公環境使師生獲得某種滿足和自豪,使師生的審美觀有意無意間受到啟發和感染,激發其產生一種自覺的內在驅動力,主動地去完善自我,由外而內塑造自己高尚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