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更加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條件,學校作為培養國家棟梁的重要場所,而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不可忽視的,這將關系到師生們在學校內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具有影響作用。現代化學校提升教育發展則需要重視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校園文化能夠吸引師生們的注意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師生對學習上的熱情。在學校內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每一堵墻都需要經過文化裝飾,讓校園環境起到美化校園、宣傳學校、孕育師生心靈的作用。在學校內對學校教學樓走廊進行文化裝飾,成為展示學校文化風采的窗口,突出學校獨特的教育理念,利用校園環境來不斷發揮教育功能,為師生們創造更加輕松的學習方式,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
建設學校環境文化應遵循的原則。學習型社會的形成,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標志著教育現代化的到來。隨著整個社會對高質量學校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辦學主體的多元化,整個社會教育系統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和生源數量的不斷減少,學校間的競爭正在變得日趨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已經成為學校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問題。學校間的競爭說到底是學校文化的競爭,是學校品牌的競爭。教育要打破“千校一面”的現狀,要形成不同學校的不同特色,實現文化的多元性,就要創立學校環境文化品牌,彰顯學校鮮明個性。學校建設環境文化有章可循。能夠按照一定的視覺流線進行個性化、規范性和統一性的規劃設計,營造文化氣息濃郁、文化底蘊豐厚、文化主題鮮明、文化特色突出的環境文化,從而提升學校環境文化品牌形象。
校園文化墻是每一所學校精神文明、校園特色的核心之一。如今,隨著經濟、文明的不斷發展,校園文化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道獨特的精神風景線,讓墻壁“說話”,是校園文化墻的“職責所在”。校園文化是利用學校所有的墻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題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入了知識、教育、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
我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站穩腳跟,才能提升教育的智慧,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使團隊創造奇跡。因此,要始終把學習當作工作中的大事。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我們經常提醒每一位教職員工心里要裝著學生終身發展的大計,眼里要看著影響學生成長的細節,把工作做細做實。我們要求教師員工用心工作,愛心育人,真心服務,為學校持續發展精心策劃,為學生發展精細導航;要求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工作要到位、盡職;要求從小事做起,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要抓好校風建設首先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包括工作作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職工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勤政廉政、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和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致、開拓進取的教風,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是學校追求的管理目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促進學校師生和諧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學校在學風教風督促方面做的較為良好,有定期的課檢以及建立了學風督察小組。但仍存在部分問題,如有同學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考試作弊等不良行為,希望學校能改善這種情況,也希望同學們能對此建言獻策。校園師生行為文化既是學校文明程度的體現,也是學校教育、管理水平的體現。學校確定了“以師生發展為本,為師生成長服務”的辦學原則,依靠人并發展人,從而實現每一個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每一名教師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技能與素養。學校的大部分同學綜合素質比較高,都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保持良好的日常道德修養,但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例如教室桌椅亂涂亂畫、車輛亂停亂放、故意損壞公物等,更有甚者,在公共場合做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例如吸煙、大聲喧嘩。希望學校采取相應措施使這些不文明現象消失。
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首先是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一句話就是有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即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園地,在這里我們的一切教學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師生參與的活動,都應以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人才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說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學校制度的地位、作用。校園文化不止表示出來在學校的“物”上,并且很多一小批是表示出來在制度上,一所助學品質高的學校,都比較著重提出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學校應該有嚴密的規章制度,它在非常大程度上擔保了學校的相對牢穩和可連續不斷發展。但確有很多人不喜歡制度,覺得制度就意味著約束限制,是對自己手腳的捆綁。這沒有疑問是一種不準確的認識,物質的真實物質情形上,沒有對別人的約束限制就沒有你的寬松,當然沒有對你的約束限制也就沒有整體的合適得當。完善的制度是教育品質的擔保是各方好處的平衡,是學校健康人際關系的基礎。學校制度具有導向、凝聚、激發激勵、規范等功能,發揮“管理育人”的作用。只有豎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師生職員才能有章可循,因此培養良好的校風,提升管理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