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校校內各種文化建設活動搞得風風火火,可在社會實踐環節上卻出現了“一頭輕”的問題,不能把握好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實踐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應當在學校辦學理念指導下,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將實踐教育內容貫穿于社會實踐、創新教育和實踐教學之中,建立教學教育實踐基地,完善實踐教學教育體系,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突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于兒童心理特征和審美角度的空間色彩設計,應當賦予空間有趣活潑的色彩形象。小的空間里可以選用小型的和細線條的圖案;而大空間里裝飾的圖案可以大些,線型粗些的,以遵循“以小見大,以大見小”的原則。設施是促使人與人發生交往活動的重要誘因,小學校園空間的設施主要有沙土、水體、休息桌椅、游樂器械等。在布置各種活動設施時,需結合校園整體空間布局加以把握,分散布置于各個空間節點。
校園文化蘊含在辦學環節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動漫軟件學院從頂層設計入手,高度重視具有高職院校及自身實際特點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專業建設廣泛采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線,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形成基于工作流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吸收優秀的企業文化理念,將企業先進的管理制度引入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學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更多地體現職業特征,圍繞專業、產業、行業的特點,促進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整合合作企業的資源,利用實訓、實習等環節,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
學校識別系統是將學校的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設計)傳達給學校的聯系者或團體(包括學校內部和社會大眾),鮮明的刻畫學校的個性、突現學校的精神,使大眾對學校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使學校獲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可和支持,從而達成宣傳目的的設計體系。它對打造具有文化競爭力的校園品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美譽度起著積極而顯著的作用。
墻體可以以“德、智、體、美、勞”為主要創作元素,以流暢的五線譜把五育連成一個整體。精心選擇“生命化教育”、“和諧校園”、“節日情懷”、“強身健體”、“泥塑瓷魂”等主要內容進行主題繪畫,配合點綴其間的朵朵含苞欲放的雛菊和枚枚寫著標語的中國印章,達到休閑、怡情、審美的目昀。雛菊象征著新一代少年的蓬勃生機,蓄勢待發;在中國印章上,“拼搏”、“志存高遠”、“感恩”、“勤學好問”等標語言簡意賅,或啟迪智慧,或陶冶情操,或修身養性,或尚德明理。
“整合“永遠是構建與發展文化生態環境的核心命題。具體地說,就是學校文化應定性于“整合中外古今優秀文化,融多元文化成果為一體”之上,即在宏觀上,東方文化成果與西方文化成果的整合,傳統文化成果與現代文化成果的整合;中觀上,本土文化成果與外來文化成果的整合,主流文化成果與非主流文化成果的整合;微觀上,學校文化與家庭文化、小區文化的整合:以真正實現整合多元先進文化的價值訴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使學校文化與生命成長更和諧融合,給生命提供更加全面而恰當的營養元素。
將教學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構的基本形式,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在學校活動中所占的時間最多。就學科教師而言,有善于邏輯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師,又有激情洋溢極富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關懷備至的生活教師,更有精于管理的教導主任甚至宏觀決策的校長等。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辦事、按所有教師有著共同的責任,卻又各有不同的學科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課堂中滲透學校的辦學理念,嘗試探索與辦學理念相一致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如果能形成統一的合力,那么教學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匯編而成的《教師手冊》,并以此作為處理校內各項工作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