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建設使得校園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營造出良好的創建特色學校工作氛圍。凝聚學校精神的標志隨處可見,體現學校辦學思想、育人目標和整體風貌的校徽、校旗、校歌、校訓、校服等成為亮點。校園里學生牢記校訓、詠唱校歌、佩戴校徽成為習慣。學校建筑設計、整體布局、建筑風格處處體現學校文化內涵,開辟了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家庭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題文化墻,融入學校教育思想、辦學特色和培養目標。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提升學校文化品位,進一步彰顯學校的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增強師生對學校特色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事業一線是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的最好場所。在課堂知識學習和校內實習實訓的基礎上,在企事業單位經歷實際的生產、經營、服務、生活等實踐,能提高學生諸多素質,如敬業精神、責任心、質量意識、服務態度、合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精神、挫折承受能力等職業素質,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及身心健康范疇的職業素質在企業一線工作中的反復磨練和熏陶中逐步養成。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學校生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校園文化建設拓寬了教育的陣地,從第一課堂延伸到第二課堂,從“三點一線”擴展到整個校園以至社會,同時也突出了校園文化建設中廣大師生特別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各級領導要把校園文化建設列入學校的議事日程,討論和制訂校園文化建設總體規劃并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要充分重視學校領導層的決策和導向,強化執行層的引領和落實,切實做到黨政齊抓,系部共管,師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校園文化健康發展,使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染和浸潤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質,把體現學校精神的科學態度、文明風范、價值觀念等帶到社會,影響和感染其他人,從而實現一所學校的精神、價值、作風和理想追求。
學校品牌塑造應立足于教育特質,體現教育本質,以教育理念為核心,設計一套完整的品牌形象體系,其中包含視覺識別基礎、應用及環境系統三大部分。基礎系統為整個體系的核心,其中包括校徽、標準字、標準色、輔助圖形、吉祥物等;應用系統是學校品牌塑造的外延部分,也是形象系統的物化表現。其中包括辦公事務系統、內外宣傳系統、媒體網絡系統、服飾禮品系統、導視指引系統等;環境系統則包含文化景觀、班級文化名片、特色功能教室、廊道廳堂文化等。系統的設計才能塑造完整、統一的學校品牌形象。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必須動員和組織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既要協調校園各職能部門的關系,又要疏通校外社區的關系;既要遵從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又要尊重校內各院系、班級、社團的意愿;既要加大自身的投入,加強活動場所和人文景觀的建設,又要充分利用校外的資源為我所用,才可能緩解影響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各類因素,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
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需要一定的載體,這載體便是活動。創藝享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的學習與創新,校園文化建設應在常規性的文化建設成熟的基礎上,尋找切合校園發展的文化精神,結合校園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準確定位,重點培育,持之以恒,才會取得成效。創藝享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是規范創藝享辦學的重要體現,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法。從創藝享校園文化的發展歷程、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入手,從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入手,分析探討文化建設的內涵,將創藝享校園文化分解為制度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園文化的建設要著力構建促進學校辦學水平提高的管理文化校園文化的核心部分應是學校的管理文化。因為透過管理,我們就可以深刻地體驗到學校的辦學思想、師生的精神面貌、學校的發展潛力等。能否使校園文化鮮明、厚實和富有個性,管理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造者是師生。管理通過對人、物、事的管理,形成了以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制度的執行為核心的管理文化,這個管理文化的硬件是制度與制度的執行,這個管理文化的軟件就是管理思想與工作方法。前者如齒輪,后者如潤滑油,二者的和諧就是管理文化。
主體性原則: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注意發揮學校、班級、學生、家長及社區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活動,逐步形成規范、和諧的校風,科學務實的教風,興趣濃厚的學風,進取向上的班風。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和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育人主要通過學生的活動展開(認知活動、養成活動、培養活動、訓練活動等)。只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長,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求真、求知、求樂。形成了“一個主體”、“三條主線”、“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活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