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要有自己獨特的內涵。開展專題的課題研究就是豐富校園文化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探究中開闊視野,達到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通過學生的參與,發揮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我們設計的地域文化中“泉”文化課題研究,研究過程本身校園文化傳承的過程,所有的研究者在這個過程里得到的學習、科研的快樂。老師和學生在研究中體會課題研究的方法技巧,在研究經歷中發展自己,這是我們開展校園文化課題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的出發點。
學校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學校精神的培育作為長遠目標,注重把學校精神的培育與指導具體的實踐相結合,在正確價值取向的導引下,充分發揮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帶頭作用和校園典范的榜樣作用,使其對校園文化建設真正起到凝聚作用,對建設特色學校起到促進作用,對培養全面發展人才起到塑造作用。學校要通過挖掘各類“活”的資源來不斷充實精神內涵,積極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母校意識”。在“校魂”的塑造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創新精神的培育。培養、發展創新精神是校園文化理應追求的教育目的和人文理念。只有把創新精神融入整個學校精神的培育中去,并使之成為精神的核心之一,才能使學校在激烈的辦學競爭中永葆蓬勃的生命力,使學校精神成為凝聚全校師生共同奮進的強大推動力。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賴以發展的文化基礎和以后的文化底蘊,是能夠啟發全校師生和準學校師生的一種精神向往和行動追求。由于這個,構建精品的校園文化成了當前每個學校的共同追求。但是,理性地仔細看當下的校園文化不難發覺,校園文化的構建大部分是調子高而操刁難,用成人的眼光和角度區規劃。重新仔細看現在的校園文化,抓住其精髓問題進行分析,就會發覺一些虛幻若有若無的東西在左右著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畫室要注重功能分區。不論我們畫室面積的大小,在裝飾設計的過程中,作畫區、收納區、展示區等功能區都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孩子作品的收藏展示是對孩子取得的成績的一種肯定和激勵。孩子們需要肯定和表揚。畫室要做好燈光的設計。一般來說,畫室對于燈光的亮度要求較高,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燈光要避免炫光和反光現象的出現。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出現,在設計中吊頂不宜設置過低,還需在天花板上設置高亮度主燈。畫室要保證空氣濕度。作為畫室,除了要注意隔音、燈光等因素,還需要我們注意防水和保溫的處理,以此來保證室內空氣的濕度。只有這樣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
新時期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使命,深深吸引我們的老師、家長、孩子。傳遞文化的精華,感受文化的傳統,建樹文化的創新。嚴格規劃校園物質建設、精神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的管理目標,優化育人環境,提升校園文化,宣傳特色辦學,努力創建優質校園品牌。學校是一個提供給師生們學習教育生活的場所,校園文化則體現在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體現出這所學校的思想和辦學質量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個總和。現代化教育我們不能只局限在教室課堂上,我們應該將教育轉移到課堂校園外,讓教育無處不做,讓學生們學習變得簡單輕松起來。校園文化設計能夠發揮出育人內涵,努力做到教書育人、活動育人和環境育人。
校園文化的德育渠道不僅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課,也包括了其他所有課程;不僅包括了一課堂教育,也包括了學術科技文化活動等二課堂教育;不僅包括了教學育人,也包括了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不僅包括了被動的接受承載,更包括了主動的探索實踐。學校缺少文化發展戰略,既對自己辦學歷史缺少文化的思考,又是對社會文化缺少責任文明的擔當,既對現代教育目標價值缺少認識,又是對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理念思想缺少理解。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強國的含義,一再揚棄舊義,創新文化教育體現的破與立。不破難立,不立難強。
積極營造良好學術氛圍。校園是傳播知識的殿堂。學術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直接影響學校的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為促進教學相長,學校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交流的場地,并在校園環境布置和烘托學術氛圍,如在圖書館、教室、實驗室等場所,櫥窗、網絡、學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和內容;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創造精品學術論壇;要定期舉辦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活動。
學校文化建設中的物質文化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學校物質文化屬于校園文化中硬件文化建設,一般是看的見摸的著的東西,物質文化建設中的每一個實體,都能反映出學校各種教育價值理念。而物質文化建設主要表現在對校園內的走廊文化墻、宿舍文化墻、教室文化墻、景觀文化、宣傳欄等進行建設,每一個區域布置著不一樣的文化知識,讓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給予師生們不一樣的文化教育,讓他們能夠了解各方面的知識,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提升自己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