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特色品牌建設具有幾方面,具有特色品牌建設的價值指向,特色品牌的校本發展與實踐,學校特色品牌建設的區域推進、文化思考與展望。創新校園文化,可以對創藝享校園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影響力是隱性的、潛在的,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現代化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創新必須將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精彩綻放的校園文化相互融合、有機結合、有效整合,從而繪就一幅“文化育人”的精彩畫卷。創藝享校園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積極引進高雅藝術,歌劇、交響樂、京劇等藝術展演活動,提高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品味,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鑄造校園文化品牌,秉承“一校一品”精神,秉持“水平體現價值、質量等于自尊、服務反應誠實”信念,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的學習與創新。
目校園文化建設總體處于低水平狀態,使校園文化熱潮在虛假的繁榮中透漏出蒼白,師生對校園文化活動也漸漸失去熱情,而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者-——從事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也逐漸覺得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校園文化建設之所以出現這種現狀,根本原因在于對校園文化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也就不能按照校園文化的內在要求去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在于它不僅為學校提供一種新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教學活動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為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了新的視角,校園文化的核心和實質是超功利的,其出發點是人的全面發展,它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精神建設,直接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辦學者應把校園文化建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不應局限于實現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是娛樂目的的狹隘認識。誠然,校園文化是有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娛樂功能,但這些功能充其量只有其功能的最低層次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它更深的內涵。
先進的文化只有植根于學生的思想和靈魂深處,才能發揮應有的社會作用。通過打造品牌校園文化活動讓每名大學生都去領會、感悟和成長,從而凈化靈魂、洗滌心靈、完善人格。品牌文化活動的內在動力就是能夠引導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是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式,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行為規范產生了深刻影響。(四)激勵促進作用。品牌校園文化活動是學校這種特定的文化區域內涌現出的優秀文化項目。品牌文化活動既可以弘揚當代大學生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又可以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和成果轉化,因此它所蘊含的激勵促進作用是巨大的。
弘揚主旋律是時代進步的內在要求,也是文化規律和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在要求,對于推動和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具有重要作用。時代的主旋律代表時代精神,表達人美好思想情感。校園文化要為廣大師生和學校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就必須表現時代精神。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應該使形式新穎,方法應富于變化,途徑應多種多樣。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其中,物質文化是基礎,精神文化是靈魂,制度文化是紐帶,活動文化是載體。四者應同時著力、協調發展。但是,當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通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偏重物質文化,忽視精神文化;重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等顯性文化,忽視以校園精神為核心的隱性文化;重視校容校貌等室外文化,忽視教室、宿舍、辦公室等室內文化;重視學生文化,忽視教師文化,從而制約了校園文化整體教育功能的發揮。堅持整體性原則,就是要把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整體建設相結合,統籌規劃,精心雕琢。
校園的文化墻是學校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校園的墻壁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讓墻壁“說話”,它是利用學校所有墻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體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首先,精心布置校園墻壁文化。在學校在營造綠化、凈化、美化的校園,小橋流水,假山湖水,曲池噴泉,相映成趣;楊柳依依,綠草成茵,鮮花四季開放,每當中秋季節,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學校精心布置校園墻壁,讓一草一木一墻一磚都能說話。如在某小學學校校門口用灌木剪出的“立志成才”四個大字,廣場中間是“愉悅和諧”的大型雕塑。
學校遵循育人為本的原則,建設高雅別致、豐富多彩的校園墻壁文化。在環境建設中讓墻壁與花草說話,讓師生生活在如詩如畫的書香校園環境中,著力于校園“教育文化長廊”建設,時時處處為廣學校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食糧,激發學生向上、從而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求知欲。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主陣地之一是校園的墻壁。校園的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熏陶、引導和感染師生職工情操和素質的巨大的推動力量。學校遵循育人為本的原則,建設高雅別致、豐富多彩的校園墻壁文化。在環境建設中讓墻壁與花草說話,讓師生生活在如詩如畫的書香校園環境中,著力于校園“教育文化長廊”建設,時時處處為廣學校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食糧,激發學生向上、從而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起求知欲。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景觀堆砌、無核心理念。校園環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結果往往是校園環境文化缺乏主題,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題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觀的堆砌,無法表現學校特色和學校校園文化主旨。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認識片面。有的學校對校園文化的內涵和要求不甚了解,基本處于無意識的自發狀態,而非有意識的主動建構;不少學校熱衷于打造表面的環境文化,營建“形象工程”,深層的核心價值文化并沒有建構起來,學校的人文厚度沒有隨著校園的日漸漂亮而有所增長。
但如何體現教育的本質需要一些頭腦。直接購買和安裝一些學校文化設計公司如“科學史”的預置模板,“海底探險”、“中華文明”,這似乎是豐富多彩的,精致的,但統一批發的內容與辦學特色等并無有機聯系,,不可避免地變成“雞肋”。墻上裝飾的教育性必須體現在發現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興奮之間的聯系,顯示學生喜歡什么和喜歡,避免空洞的啟示,并避免與成人代替兒童的視力會。好的內容必須有一個好的表現形式,和形式的美感,在內容匹配和協調與周圍環境的過程中產生的。如果百年老校的墻上只見現代化的亮度而看不到歷史的厚度,如果灰色和白色的徽派建筑鑲嵌了不銹鋼窗,如果墻報文字的筆觸淡到讓人難以辨認,如果走廊墻壁的內容多年一貫以至于陳舊破損,很難估計出好的內容。引起觀眾的興趣。形式和墻面的裝飾風格要有美感,造型材料和方法必須講究,必須與學校建筑風格的和諧。
社團活動一直是學校的特色和亮點,占據著學校校園文化的半壁江山。學生社團活動總體上開展得非常豐富,但學術氛圍不濃、科學精神體現不夠,許多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一直處于“蹦蹦跳跳”、“說說笑笑”階段,缺乏深厚內涵。因此各學校應積極開展內容豐富、格調高雅、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社團活動努力營造一個濃郁、豐厚、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