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方面,一改過去學校負責訂,教師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學校各項制度制訂走群眾路線,讓教師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修改,然后再實施,并在實施中逐步完善。這種人性化制度形態的校園文化把“軟文化”與“硬制度”溶于一爐。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導教師在平凡崗位,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不斷磨煉、迅速成長,其教學風格彰顯個性,深得學生喜愛。教師在制訂、討論、修改過程中明確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從而自覺守紀,嚴樹師表。制度的導引下廣大教師依法執教,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學會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真誠幫助學生。尤其是對學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傾斜政策”,使他們感受老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信心,鼓足上進勇氣。
學校制度系統的規范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1、對教師個體的強制規定作用,促進教師提高師德和教育水平。2、對師生群體價值取向具有強制同化作用,強化師生的拼搏精神和創新精神。3、對學生個體的強制約束作用,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制定制度要合情合理合法,這樣才能使被管理者心服口服,形成融洽的人際交往關系和良好的心理氛圍,籍此加強對師生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管理,引導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講文明、守紀律,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含有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里本質意義,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點標志的一種整體文化。它主要含有: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點標志、行為特點標志和方式;學生課余生存中一切以整體方式顯露出來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club、書社、文學社等組織活動,那邊邊最能表示出來校園文化本質內里本質意義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份。
校園的文化墻是學校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校園的墻壁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讓墻壁“說話”,它是利用學校所有墻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體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首先,精心布置校園墻壁文化。
優秀的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魂,是一種很重要的隱性教育方式。校園文化墻設計建設就是把這種使學校師生“成功”的文化的外在表現。建設校園文化墻一忌“一日之功”。它應該是校園文化“水到渠成”的彰顯。建設校園文化墻二忌“呆板雜亂”。它應該是校園文化“潤物無聲”的絲語。“成功的教育應該使學生在沒有意識到受教育的情況下卻受到了畢生難忘的教育,而這種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文化墻的設計要圖文并茂,形態和樣式多樣,靜態和動態結合,傳統和發展交融。文化墻的設計更應避免單一或雜亂的格調,讓它有著生動的“姿態語言”,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對師生們發表“演說”,吸引他們的眼球,讓師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和影響。建設校園文化墻三忌“花瓶擺設”。它應該是校園文化“水乳交融”的自覺。總之,校園文化墻的建設,應該突出人本、追求審美、全息整合,形成人與校園環境生動而和諧的氣息。
校園文化墻是以繪制、雕塑或其他手段在墻壁表面造型的藝術。通過設計師的藝術構思,讓枯燥的墻壁成為生動的形象與充滿藝術美感的作品,讓學校充滿文化氣息。文化墻豐富了學校的文化氣息,創建校園文化建設,堅持育人為本,以生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師生素養,打造出學校獨特的教育方式。學校文化建設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創造一種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讓環境來感染學生心態,構建學生積極向上的求學心理,全面提升學生們的素質。
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既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保護作用,也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御作用,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文明素養等方面的表現。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它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較深的影響。校園文化多種多樣,其主要形式:一是宣傳教育,即以形勢政策、愛國主義主旋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各種報告、講座、媒體宣傳等。二是各種文化活動,即知識講座、辯論賽、講演賽、各種征文比賽、讀書工程、體育節、學術講座等等。三是社會實踐,即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四是社團活動,既有大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的社團組織,在學校有關部門指導下開展活動。五是社區文化活動,即以社區為單位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包括宿舍文化活動等。六是心理咨詢,即心理測試、心理咨詢等。校園文化的推行除了對內加強宣傳,也要加強對外的宣傳方式,這樣才能達到將校園文化的精神傳遞到每個人的腦海里。
凝聚功能。這是指學校的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所謂校風,即學校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校師生認同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它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內在潛力。這種高凝聚力主要表現為: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休戚與共;集體對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個人對集體有很強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