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并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上。
校園文化不僅是一所學校以往歷史的積淀,更是學校自我發展的主題。學校是傳遞文化和創造文化的場所,學校自身的發展也是文化的累積過程,尤其是傳統老校,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格調和布局。傳統拓展即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傳統中融入現代性,現代性中體現歷史的積累。現代性是學校的活力,學校的歷史積累是寶貴的,但是學校發展又是必需的。雖然學校精神文化應當隨歷史發展不斷吸收時代精神,但它們都有自己歷史淵源,有著凝聚了學;揪駷閷W校成員引以自豪和刻意弘揚的優良傳統。優良傳統是維系學校精神的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續性和繼承發揚的價值,其實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說,學校精神文化也只有通過繼承的方式,才能產生長久的影響。但是時代的發展又不斷對學校辦學提出新的要求,傳統與現代之間如何協調,這常常是具有歷史傳統的老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
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文化治校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美好的校園環境文化,是催生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生命發展的深厚土壤。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們倡導學校這樣的價值信條:“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叫教育”。我們用文化引領學校的各項建設,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學校的辦學品味,引領學校不斷走向優秀、走向卓越、走向輝煌! 在新區建設時,學校以校訓為內涵指向,協調布局文化設施,使精神因素漸染其中,打造與文化價值內涵一致的“文化校園”。使整個校園現代而不失典雅,大氣兼具底蘊,“正德厚學”無不隱于其中。除了目光可及的校園文化實體,校園里更多的是經由人事透露出的精神氣質。學校創新管理,用制度文化規范人,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讓教師潛下心來育人。在這里,看不到多少“明令禁止”和“協管員”,但教育秩序井然,育人成果輝煌,教育的量和質都在文化磁場的驅動下悄然演繹。
從校本理論轉化成為富有校本特色的行為實踐,再從行為實踐升華為更完善的校本理論,倘若沒有創新的鏈接,學校文化無疑是無源之水,勢必枯竭消亡。學校文化與生命密切關聯,是學校和諧發展的引擎。只有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其特質,才能引領我們找到學校文化構建與發展的正確方向,掌握實踐的方法,讓學校文化在適宜生命的邏輯系統中生長,使學校文化走上生命價值不斷彰顯的康莊大道。
校園的文化墻是學校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校園的墻壁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讓墻壁“說話”,它是利用學校所有墻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體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首先,精心布置校園墻壁文化。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學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滲透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校園活動等各方面。學校應當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建設與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中,全校上下提高認識,確保投入,采取措施,全面推進,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成為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運轉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皼]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才能規范師生行為,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傳統文化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影響著我們社會生存的多種方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寶貴的遺產,應當發揚廣大。但教育要面向未來,首先要具有現代認識,表示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既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致力表示出來時期精神,吸納填充先進文化的營養,構建校園新文化整體體系,用全新的文化培養一代新人,這是時期給予我們的光榮而又困難而多而重的擔任的工作。學校教育,構筑的是封閉的校園文化整體體系,使青少年能在一個相對潔靜、安全的學校環境中茁壯成長。但社會文化對學校的影響也不是學校所能永遠抵抗得了的,學校只有積極主動地獻身于社會環境,構建走開放性的校園文化整體體系,通過校里外的互相作用、互補,才能使學生禁受各種鍛煉,加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鑒別、挑選、批判、抵制有經驗。
這是學校文化設計的生命線,自然也成為核心理念策劃必需的條件。核心理念一定是為各自學校量身定制的,一定要符合這個學校的辦學屬性、傳統積淀、文化氣質、發展方向等。就以語言表述的風格來說,比如一所歷史老校,其核心理念就要體現出厚重感;高中或職校的核心理念就不宜像小學那樣過于“小清新”。至于內涵,那更是必須在本校的文化土壤里篩選、凝煉和表述。如今有少數文化設計公司向不同的學校兜售相同或相似的理念,一套方案能賣幾家,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適切性”意味著,學校核心理念策劃只能是一對一的“手工活”,不可能批量生產,更不可能搞“批發”。這一點尤其希望引入設計公司的校長們注意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