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學校的管理體系大多尚不完善。譬如:沒有保證學校內各級各類人員都參與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回避了基層人員,由學院領導層直接制訂,下一級員工被動接受,不能充分保證目標制訂的科學性;計劃目標不夠具體,沒有涉及學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鞏固率指標,學生家長滿意率指標,德育指標,各年級素質教育指標,學生安全指標,教職工隊伍建設指標,后勤服務工作指標、成本控制指標等,使計劃管理浮于面上,沒有落到實處;對目標的實施缺乏監控,不能及時把握各部門及個人目標完成的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措施,來確保目標的達成。這些使學校的計劃體系不能有效地執行,從而影響學院整體工作的正常開展。
校園文化是在大學廣大師生員工中通行的規范準則、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體系,是大學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重要標識。它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行為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物質文化也叫做外顯文化,它是以某種文字符號為載體,將大學精神顯現于校園的各種標記物之中,如 :以標志化的外化形態表達辦學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服、校歌、校刊校報、櫥窗、板報、雕塑、學校建筑、教學科研設備設施等。校園制度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一切文化活動的準則。它包括與大學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學校管理體制及其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特定的行為規范等。校園制度文化從根本上決定著大學的正常運行和創新發展。
拼貼創意的想象走廊中側墻為光影墻,運用科技元素打造的世界地圖,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性,豐富想象力。整個空間融入多媒體互動,多元化知識穿插,讓學生了解學校,了解家鄉,了解祖國,了解世界。科技探索的培養基于中外地域的不同,相較于中國校園墻壁文化,海外學校的墻面設計則是另一番景象。位于加利福尼亞的波維校區,在進行校區圖書館改造中,將前瞻性思維貫穿其中,在墻面上加入投影儀,方便聚于圖書館的學生演講或者展示他們的作品。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公立學校在對墻面的設計過程中,運用了與自然相關的紋理來裝飾,可激發學生對紋理概念的理解,這些非語言的圖案向學生傳授著地球的健康和對未來的新設想。
校園行為文化指學校在創造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文化行為,它包括學校的組織管理工作、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學生的課外文化活動,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等。它的具體形式是多樣的,如文化娛樂活動、科技學術活動、社會實際活動等。校園精神文化是大學的內隱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深層內涵,是在長期的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行為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學術風范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 ,難以用文字、符號或程序化的組織活動顯現于外。它包括學校所有成員的群體意識、精神風貌、輿論氛圍、心理素質、人生態度、人際關系、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教風學風等。一所大學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的最富典型意義的校園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學整體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體現。
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學生管理制度、教職員工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等。只有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才能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園活動文化必須辦學思想相聯系,成果的校園文化必須具備連續性、目的性、教育性。在活動中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真正讓學生體驗是他們自己的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等等,在活動中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個性特長得到發揮,培養了團隊精神,在活動中不斷找出每一活動的閃光點和不足,使活動更加完善,通過活動在校內無形地釋放出一般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園活動文化。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強的文化張力可以表現在教育文化的理念思想和目標價值上。可以這樣判斷,學校理念思想的淺見,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對教育為什么存在的思考;學校價值取向的淺薄,很大意義上弱化了教育即生長的根本要義。學校缺少文化戰略的弊端,要么背離德育為先的價值取向,要么丟失審美終極目標,要么張揚小圈子自我深化的浮躁,知識教育目標取向功利,教育理念精神短視,學生無賴的被逼上缺少自由和幸福的題海,剪斷了其創新的翅膀,家長沖動盲目地深陷在幾百元買一小時中考或高考輔導的尷尬無語中。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明確新時代的文化教育內涵,必須更加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的建設,僅僅傳統理論文化的教育只會批量生產考試頂尖、動手低能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