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墻壁文化是一個學生學習精神的集中體現,班集體是一個熔爐,能將鐵煉成鋼。同時班集體也是個染缸,會給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加強教室墻壁文化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理論引導人”,加強班集體榮譽感,給予每一個學生表現的機會,給予每個學生都有對比的機會,都有進步的機會,都有成功的表現。學校的每個教室都有類似“夸夸你我他”、“想說就說”、“展示自我”等版塊。
要以全新的觀念、方法去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樹立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理念,使校園文化傳遞融為一體。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提供創新思維平臺,引導學生把夢想變為現實,激發熱情,張揚個性,啟發創造,讓每一位學生經過多種實踐活動,展示特長,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
從校園文化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校園文化包含著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所謂校園文化的主體,是指營造、參與校園文化的校園人,包括學生、教師、各級各類管理干部、后勤服務人員等。校園文化的客體,就是指學生成長的客觀環境。包括社會大環境,主要指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風氣等;園區環境主要指校園的藝術效果、嚴明的校規校紀、治學風格、辦學手段等。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正確思考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學校理念文化系統的建構要突出個性,凸顯特色,就要做好四個“走進”、一個“對接”。一是要走進學校所在的社區文化,從社區文化的物質和精神的形態中深掘有利于學校文化建設的文化資源;二是要走進學校已有的文化氛圍,捕捉已有的優秀文化元素;三是要走進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找尋學校文化建設的根基;四是要走進校長的心靈,獲取學校文化建設的根本訴求。最后要將上述文化中的精神元素與當前黨的教育方針,國家培養人才的標準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等對接,形成學校理念文化系統的建構方案..“走進”不到位,理念文化系統就缺失文化根基,便無法彰顯學校文化的個性;“對接”不到位,理念文化系統就顯示不出作為學校的教育特點,更無從談特色學校的建設。
建設學生滿意的一專多能型教師文化。教師是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主體。我們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切實加強教師的教學文化和組織文化,建設嚴謹高雅、務實進取的教師文化,塑造一支“敬業、反思、創新”有思想的教師隊伍。我們強化師德教育,讓“以滿意的情緒激勵學生每一天微小的進步; 以寬容的情緒對待學生的差錯”成為每位教師的座右銘,并化入每一個教學行為中。加強師能培訓,培養“一專多能型”教師隊伍是“科技、藝術和三結合教育”特色創建的師資保障,我們要求教師除了精于本學科專業以外,教師人人都要學會一門專業技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量身定制課程,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入住美國家庭,體驗美國風土人情;訪全球頂尖名校,放飛留學夢;暢游城市景點,融入快樂生活。參與不一樣的交流互動,體驗不一樣的家庭生活,學習不一樣的文化習俗,享受不一樣的貼心服務,鐫刻不一樣的快樂記憶。 感受綠色校園環保,體驗戶外動手樂趣,收獲團隊合作精神,探訪互動知名學府,享受一流貼心服務。
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這體現的是學生自己的思維意識、文化觀念。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校園文化還與學校所在地的自然因素與社會因素息息相關。感受過牛津大學濃郁文化氛圍的人無不贊同:對牛津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它周圍的生活和環境,大學生正是在所處的文化環境中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感悟而學到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