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尊重廣大師生,從一切為了廣大師生潛能的發揮為出發點,撐起廣大師生生活、學習、發展、創新的空間。當前,特別緊迫的是要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改變許多學校辦學中實際追求的“一切為了分數,一切為了升學率,為了學校的一切‘榮譽’”的現象,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個喊了多年的口號真正得到落實,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辦學根本真正“入腦、入心”,得到貫徹落實。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賴以發展的文化基礎和以后的文化底蘊,是能夠啟發全校師生和準學校師生的一種精神向往和行動追求。由于這個,構建精品的校園文化成了當前每個學校的共同追求。但是,理性地仔細看當下的校園文化不難發覺,校園文化的構建大部分是調子高而操刁難,用成人的眼光和角度區規劃。重新仔細看現在的校園文化,抓住其精髓問題進行分析,就會發覺一些虛幻若有若無的東西在左右著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作為藝術品的校園雕塑是藝術家語言的集中凝練和概括。藝術作品時刻與歷史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直接或間接地記錄著歷史的發展脈絡。校園雕塑藝術作為校園文化生活傳達的載體,它必須以一定的藝術語言傳遞給人們歷史的延續方式。學校由于出現了許多名人而美名遠揚,為了緬懷名人而創作雕塑作品作為紀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學校特有的歷史文化。雕塑藝術與校園文化具有很強的文化價值,在一所美麗的校園里,一個優秀的校園雕塑作品往往能凝聚一種文化氛圍,可以成為一個校園的文化景點。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為校園提供一種新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活動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為校園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了新視角。它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人文教育和精神建設。校園文化的這種作用是校園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途徑和方式。由于長期置身于校園文化形成的濃郁的精神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學生能不自覺地形成一種與這種校園文化的精神相匹配的文化意識和精神品格。校園文化一般來講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而且這三者是相互依存、三維一體的,不可偏廢。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是基礎、是保障、是低層次的,而精神文化是目的、是靈魂、是高層次的,應是校園文化創新建設的主攻方向。校園文化是人才培養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具有獨特的陶冶功能。校園文化活動應當適應校園文化的發展需要,不斷推陣出新,營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形成校園文化的新格局。
學風,學校才能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開展正常的校園文化活動.第三,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針對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觀念對高校大學生的侵蝕,我國高校應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校園文化建設陣地,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及其與時俱進的品質,圍繞一些重大的政治問題、意識形態敏感問題、影響穩定大局的問題,旗幟鮮明地發表評論,進行積極的引導,對錯誤思潮敢于開展批評,盡可能地預防、遏制、減少各種消極現象對大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確保校園文化建設正確的政治導向.同時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堅決抵制西方的文化滲透,使大學生進一步樹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總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集中校園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重心放在校園的軟環境建設方面,如此方向發展下去,高校校園文化對其組織成員才會更有感召力和號召力。
以人為本 和諧共生 文化立校 國學揚校”的發展理念是校園文化的動力;“養成良好的習慣,練就強健的體魄,擁有健康的心態,根植美好的理想”的培養理念是校園文化的品質;“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校園文化的橋梁;“精神文明的家園,培養人才的學園,發展個性的樂園,整潔優美的花園”的發展理念是校園文化的果實……我們把辦學理念與教師的發展追求、學生的發展需求相融合,貫穿于學校各項工作中,營造了和諧的校園環境,逐步積淀為學校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含有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里本質意義,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點標志的一種整體文化。它主要含有: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點標志、行為特點標志和方式;學生課余生存中一切以整體方式顯露出來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club、書社、文學社等組織活動,那邊邊最能表示出來校園文化本質內里本質意義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份。
特殊的墻壁文化,有著不一樣的育人思想,同時不同環境的文化墻,展示的內容和設計的風格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所能傳達出的育人知識也是不一樣的;教學樓走廊墻壁一般展示的是與學習有關的文化內容,食堂走廊文化墻則展示的是節約用水、不要浪費糧食的文化用語。充分利用好學校走廊文化墻,向學生們倡導積極向上的文明氛圍,培養學生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
校園的文化墻是學校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校園的墻壁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讓墻壁“說話”,它是利用學校所有墻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學生,是一幅有“主體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但情深意切,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墻壁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首先,精心布置校園墻壁文化。在學校在營造綠化、凈化、美化的校園,小橋流水,假山湖水,曲池噴泉,相映成趣;楊柳依依,綠草成茵,鮮花四季開放,每當中秋季節,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學校精心布置校園墻壁,讓一草一木一墻一磚都能說話。如在某小學學校校門口用灌木剪出的“立志成才”四個大字,廣場中間是“愉悅和諧”的大型雕塑。
學校校園文化是在學校廣大師生員工中通行的規范準則、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體系,是學校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重要標識。它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行為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物質文化也叫做外顯文化,它是以某種文字符號為載體,將學校精神顯現于校園的各種標記物之中,如 :以標志化的外化形態表達辦學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服、校歌、校刊校報、櫥窗、板報、雕塑、學校建筑、教學科研設備設施等。校園制度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一切文化活動的準則。它包括與學校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學校管理體制及其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及其運行機制、特定的行為規范等。校園制度文化從根本上決定著學校的正常運行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