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既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也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校園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過研究和宣傳科學理論,可以把人們緊緊地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具有引導作用,通過傳授人類文明,可以幫助人們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質。具有輻射作用,通過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可以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任何一所大學,都有一個從小到大和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而這個過程無不凝聚著一代代辦學人的智慧和血汗,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廣大師生以校為家、以校為榮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一代又一代師生的不懈努力,才鑄造了大學精神,發揚了大學精神,改造了大學精神。由此可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大學精神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大學精神的延續。“傳道、授業、解惑”是每一個教師的光榮職責,而每一個學生也都應具有尊師重道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應在多邊交流中建立親密的、互助的合作關系,共同探討生活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和萬物的真理,促使大學精神之花盛開。
而校園精神和校園價值觀等德育觀念形態的東西則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核心內容,對于整個校園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指導意義。可以這樣說,貫徹著德育內涵的校園文化就像校園的神經中樞和潛意識,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生活德育是全面滲透、全時空覆蓋的德育,必然是囊括學生在校生活方方面面的載體;必然是“教、學、做合一”從而實現知、情、意統一的載體;必然是關注集體生活、社會交往的載體。校園文化作為生活德育的載體恰恰是富有生活氣息的,文化生活幾乎涉及學生生活的每時每刻,并且由于其生活性、生動性、參與性、廣泛性和同齡化,其影響方式具有強大的潛在性、漸進性、滲透性,能在熏染中完成同化。
校園文化可分為:“精神層面”和“環境層面”,它的最主要表現是校園的特殊性、多元性。校園文化的完善,就是充分發揮了教育導向、開發創造、娛樂調節、激勵凝聚等功能,為育人營造了最優化的環境,從而實現教育目標。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它所包括的內容廣泛地播散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當中,形成一種特有的校園文化現象。
學校是一個傳承和發揚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學校中的老師結和學生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學校不僅僅是要求做好每一門課程和每一項活動,學校中的事物都應該滲透彌漫一種濃烈的文化氣息,所以學校環境文化建設極為重要。創建生命化的校園環境氣氛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影響。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境中的師生 , 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 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影響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應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高校之間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質量、科研設施、辦學規模等方面的競爭來說,校園文化的競爭更隱性,作用也更明顯。大力發展高校校園文化,一方面能鞏固科學文化傳播的成果,提高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又能推動教育現代化,促進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還可以進一步提升高校辦學理念,打造優秀的教育品牌,最終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個性化、多元化、可持續是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要培養個性化的學生,必須要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實現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必須要有多元化發展的教師。但現行的各種教師培養發展機制,特別是各種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自上而下的評優制度,如特級教師、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評比,都是“標準劃一、名額分配、組織考核、領導決定”,使一些有特長有特色但個性“另類”的教師根本“排不上號”,十分不利于教師的多元化發展和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要積極營造有利于教師個性化、多元化發展的小環境,為那些有個性、有特長、受歡迎的教師構筑專業發展和施展才華的平臺,使每一位教師都有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和表演的舞臺。
文化塑魂,精神引領。緊貼辦學之“神”,緊扣文化之“魂”,緊傳品牌之“形”是培育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關鍵。品牌文化活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也不能脫離學校的辦學宗旨,而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凝結而成。打造具有本學校辦學特色的文化品牌,學校上下應團結一心,精心策劃,創新機制,把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看成是一個產品,從創新產品生產流程,完善產品呈現形態,提升產品繼承和發展三方面下苦功,最終在品牌的策劃、參與面和實效上集中反映。
現代化的校園環境文化能夠孕育出高質量的學校教育,一所學校只有不斷加強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將教育思想融入到環境中,讓校園內每一個角落都能夠成為學生們學習的第二課堂,讓文化來引領學校教育發展,提升學校辦學的品味。通過對學校環境進行文化建設,讓學校教育思路更加清晰,學生更加愛好學習。在校園中任何一個區域都能夠進行文化打造,讓學生可以在無意間走進這些角落的時候就能夠學習到不一樣的文化知識。比如學校走廊、樓梯、操場、校園中的一個角落等等。